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0DZ1950800)

作品数:16 被引量:286H指数:10
相关作者:贾杰吴毅唐朝正陈创张晓莉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卒中
  • 12篇脑卒中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患者
  • 4篇上肢
  • 4篇康复
  • 3篇电刺激
  • 3篇动功
  • 3篇上肢运动
  • 3篇上肢运动功能
  • 2篇直流电刺激
  • 2篇治疗脑卒中
  • 2篇任务导向性训...
  • 2篇生物反馈
  • 2篇偏瘫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后
  • 2篇脑机接口
  • 2篇脑卒中后
  • 2篇静息态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三康...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作者

  • 10篇吴毅
  • 10篇贾杰
  • 4篇唐朝正
  • 3篇陈创
  • 2篇李明芬
  • 2篇刘烨
  • 2篇胡永善
  • 2篇余克威
  • 2篇张晓莉
  • 2篇王桂丽
  • 1篇陈文华
  • 1篇何志杰
  • 1篇张琦
  • 1篇谢鸿宇
  • 1篇刘罡
  • 1篇朱玉连
  • 1篇朱秉
  • 1篇杨铭
  • 1篇丁政
  • 1篇姚文

传媒

  • 3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足下垂合并内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观察动作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行功能电刺激下20min步行训练,对照组行相同时间的常规步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1-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徒手肌力测试(MM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观察组另记录步态不对称指数(GAI)和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STV)。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MA-LE、TUGT、MMT、MAS、GAI和STV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TUGT及MM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余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FMA-LE、TUGT和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MM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作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并能提高踝背屈肌力、缓解踝关节相关肌群痉挛。
王桂丽贾杰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性电刺激足下垂步态
头皮针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干预下脑卒中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探讨头皮针治疗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将6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在应用相同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观察治疗期间患者颅内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1)头皮针组经15次治疗后TCD检测脑血管异常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皮针PI值均没有上升趋势(P>0.05);(3)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Vm,Vs均显著提高(P<0.05),且第15次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改变幅度较第1次治疗明显(P<0.05);(4)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脉率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能刺激脑血流自动调节,使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配,提高颈内动脉系颅内分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
谢蓓菁杨铭王松伟胡永善
关键词:脑卒中脑血流针灸
不同的光线强度对丰富环境下大鼠运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光线强度对丰富环境和空旷环境下大鼠运动水平的影响,以及运动水平的改变对丰富环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别放置于强光加丰富环境,弱光加丰富环境,强光加空旷环境和弱光加空旷环境中,对4种不同实验环境中大鼠的运动轨迹进行监控,并用Etho Vision XT 7.0版动物轨迹分析系统记录和比较每只大鼠在1h观测时间内的路程、速度、活动时间、活动频率、移动时间、移动频率等6个运动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强光环境下,除速度外,大鼠在丰富环境干预下其余5项运动指标均明显高于空旷环境时的运动水平(P〈0.05);同样,弱光环境下,大鼠在丰富环境干预时的5项运动指标(除速度外)均高于空旷环境(尸〈0.05)。弱光加丰富环境大鼠的运动强度(平均速度、活动频率、位移频率)均高于强光加丰富环境大鼠(P(0.05);弱光加空旷环境下大鼠的运动强度(平均速度、活动频率、位移频率)高于强光加空旷环境大鼠(P〈0.05);弱光加丰富环境大鼠的运动持久度(总路程、活动时间、移动时间)高于强光加丰富环境大鼠(P〈0.05);弱光加空旷环境下大鼠的运动持久度(总路程、活动时间、移动时间)均高于强光加空旷环境大鼠(P〈0.05)。结论丰富环境和光强均是大鼠自主运动的2个独立影响因素,可以共同对大鼠的运动水平产生作用。
谢鸿宇吴毅刘罡贾杰张琦余克威
关键词:丰富环境光线强度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静息态fMRI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影响,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15例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名健康受试者。治疗组每天接受20min t DCS结合60min任务导向性训练,5次/周,共4周。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Brotez手功能测试和f MRI进行评估。健康组仅进行首次f MRI检查,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4周康复干预结束后,治疗组患者FMA-UE、Brotez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而试验组治疗后ALFF减弱的脑区有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叶;试验组治疗前后比则发现,治疗后患者ALFF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前叶。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静息态脑自发性活动产生显著影响,小脑前叶ALFF的增强可能是这种联合干预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
陈创唐朝正王桂丽贾杰
关键词:上肢低频振幅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探讨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6周时采用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及6周后,治疗组FMA-UE、MS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进一步促进软瘫期脑卒中患者手和上肢功能的恢复。
唐朝正李春燕张晓莉王金宇刘智岚何志杰吴毅贾杰
关键词:脑卒中经皮穴位电刺激手功能上肢
代谢综合征康复治疗被引量:10
2012年
代谢综合征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医学问题,发病率日益增高。临床表现包括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组分,其共同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目前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康复治疗是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有效干预,特别是合理的运动干预和饮食调整。有效的生活方式将会同时降低多个代谢性危险因素,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吴毅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康复治疗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筛选15例皮层下脑卒中患者,每天接受tDC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h评分量表、Broetz手功能测试和fMRI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15例患者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Broetz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颞下回和右侧小脑前叶的ReHo值增高,左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均P<0.01)。左侧颞下回ReHo值前后变化的差值与MA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肌张力下降,增加患者脑局部活动的同步性。
陈创唐朝正王桂丽贾杰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认知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认知机制。方法 7名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康复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1.5h,持续治疗2个月。运动想象期间的脑电信号被同步记录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research arm test,ARAT)的评定。结果经过两个月的BCI康复训练,患者事件相关去同步信号(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RD)的认知时间显著缩短(P<0.05),认知程度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ERD的认知时间和认知程度与FMA和ARAT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处理运动相关的认知时间的改善,认知程度的增强,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明芬贾杰刘烨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例有严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BCI组(7例)和对照组(7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BCI组进行为期2m,隔天1.5h的BCI的康复训练。治疗期间BCI组患者在线的运动想象的准确率被记录,在治疗前,治疗1m后,治疗2m后,以及治疗结束一个月随访时分别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Fugl--Meyermotoras—sessment(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的评定。结果经过2m的BCI康复训练,BCI组患者在线的运动想象准确率有显著提高fP〈0.05);治疗结束后lm随访两组患者FMA和ARA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BCI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康复训练可增强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的能力,进而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李明芬贾杰刘烨吴毅
关键词:脑机接口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后老年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EMGBF)对脑卒中恢复期后老年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病程4~6m的首次脑卒中恢复期后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EMGBF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相同,EMGBF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EMGBF;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m。分别采用Lovett分级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下肢Brunnstrom分级量表、MMSE量表进行测试,丁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6m后,对照组与EMGBF组各评估的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患者Lovett分级评定昔表、下肢Brunnstrom分级量表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EMGBF组患者Lovett分级评定量表、下肢Brunnstrom分级量表的评估结果均优丁对照组(P〈0.05);随访6m后,EMGBF组改良Ashworth量表、下肢Brunnstrom分级量表的评估结果均优丁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EMGBF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后老年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陈梅贾杰付丛会苏巍吴毅
关键词:脑卒中踝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