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2C20325)
-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歧存刘立鹤陈立侨丁燏张磊更多>>
- 相关机构:湛江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饲料配方下β-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及成本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研究了3个低鱼粉添加水平(10%;20%;25%)下β-葡聚糖水平(0%,0.1%,0.3%)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结果表明:①饲料中10%鱼粉添加水平下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20%和25%鱼粉添加组,而饲料中20%和25%鱼粉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没有显著影响;②随着饲料中β-葡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虾体血清和肝胰腺一些特异性酶如PO,ACP,SOD酶活都呈现递增的趋势;③合理利用鱼粉与β-葡聚糖的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料成本。
- 刘立鹤郑石轩谭斌董爱华黄琳琳陈立侨
- 关键词:Β-葡聚糖鱼粉特异性免疫凡纳滨对虾
- 虾蟹类脂类营养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5年
- 李超春周歧存刘楚吾
- 关键词:甲壳类脂肪需要量营养生理
- 不同饲料中氮和磷溶失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试验通过不同饲料配方与商品对虾饲料中氮(N)和磷(P)溶失率的比较研究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饲料中N和P的溶失率显著提高。商品饲料中N的溶失率主要发生在浸泡1h内。1~2h并没有显著增加;试验饲料中N的溶失率在1h后仍显著增加,且与饲料配方密切相关,饲料中添加葡聚糖能有效降低N的溶失率。饲料中P的溶失规律比较明显,主要发生在浸泡1.5h内,从自制饲料分析可知,P的溶失主要是可溶性磷酸盐所致。
- 刘立鹤侯永清郑石轩董爱华
- 关键词:饲料溶失率氮磷
- 维生素C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4年
- 以不同水平维生素C 2 磷酸酯 (添加量分别为 0、75、15 0、30 0和 6 0 0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 10周 ,研究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养殖前 4周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2 磷酸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然而对对虾的成活以及饲料利用不产生影响 (P >0 0 5 ) ;而到实验后期添加维生素C 2 磷酸酯不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却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 (P <0 0 5 )。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对虾体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C在肝胰脏中的积累量的影响显著 (P <0 0 5 ) ,对对虾体灰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维生素C 2 磷酸酯对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或过量添加 (超过 30 0mg/kg饲料 )均导致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血细胞总数和溶菌酶活力的显著下降。以生长、成活和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 ,饲料中维生素C 2 磷酸酯的适宜添加量为 15 0mg/kg。
- 周歧存丁燏郑石轩苏树峰张磊
- 关键词:维生素C凡纳滨对虾抗病力饲料
- 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主要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为测定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组成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虾平均体重为 0.09 g 左右,投喂含蛋白质 42.15 %、能量为 18.9 kJ/g 的饲料,日投饲量分别为虾体重量的 4 %, 6 %, 7 %, 8 %, 10 %。结果表明,随着投饵水平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却显著下降。对对虾虾体组成的分析表明,投饵水平对对虾虾体灰分、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根据对虾生长及饲料利用的指标,凡纳对虾幼虾的适宜投饵水平为 9.87 %。
- 周歧存郑石轩叶应旺冯艺齐雪娟
- 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对虾生长和体成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构型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虾体组成成分的影响。在斑节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L 肉碱(100、200、300mg/kg),DL 肉碱(100、200、300mg/kg);在凡纳对虾基础饲料(对照组)中添加L 肉碱,添加量分别为50mg/kg、100mg/kg、200mg/kg和300mg/kg。实验用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体重平均为0.85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对虾40尾,实验为期1个月。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L 肉碱或DL 肉碱,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的生长以及饲料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斑节对虾的试验中添加300mg/kg的L 肉碱或DL 肉碱使虾体脂肪含量由4.69%(对照组)降低为3.47%和3.55%(P<0.05)。在凡纳对虾的试验中,添加L 肉碱200mg/kg、300mg/kg组,虾体脂肪含量由7.09%(对照组)降低到6.04%和5.72%(P<0.05)。
- 周歧存郑石轩
- 关键词:肉碱对虾
- 华南沿海重要网箱养殖鱼类营养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对华南沿海重要养殖鱼类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cinctus)、卵形鲳(Trachinotusova tus)、黄鳍鲷(Sparuslatus)、红笛鲷(Lutjanussanguineus)、沙鲈(Psammopercawaigiensis)、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和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7种海水鱼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蛋白质、脂肪、灰分及能量的差异较大,而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在氨基酸总量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介于59.08%—78.38%、30.06%—40.43%和48.82%—53.38%之间。这7种海水养殖鱼类脂肪酸不饱和度在39.80%—54.50%之间,n 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较高。
- 周歧存郑石轩郑献昌齐雪娟
- 关键词:海水鱼网箱养殖营养成分脂肪酸矿物元素
- 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7年
- 本文旨在研究5种等氮等能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0.069±0.005)g的凡纳滨对虾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维生素A源,用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分别为0、18、365、4和72 mg/kg)的饲料喂养凡纳滨对虾,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在养殖前4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P<0.05),提高其对饲料利用效率(P<0.05),而对对虾的成活率不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第11周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并不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成活率(P>0.05)。维生素A对对虾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对虾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A对对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液红细胞数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A或过量添加(超过36 mg/kg)均导致血清中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 5),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 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维生素A添加量与对虾增重率的变化关系,表明在试验前4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的适宜添加量为2 2.5 0 mg/kg;1 1周试验期间,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适宜添加量为1 8 mg/kg;以溶菌酶、酚氧化酶活力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维生素A最适添加量为5 9.5 1 mg/kg。
- 杨奇慧周歧存迟淑艳董晓慧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维生素A饲料利用体组成非特异性免疫
-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5年
-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2) 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 YEPA = 2.4275X+4.5975,R2 = 0.9611 ),在0.8%范围内螺旋藻,虾体中DHA、AR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5.6545, R2 = 0.9631;YARA=105.58X +0.3241,R2=0.9749).(3) 从虾体DHA、EPA和ARA含量分析,0.5%大蒜添加量与5%螺旋藻添加量的对虾体脂肪酸改善效果相当.
- 刘立鹤郑石轩徐焕新陈立侨胡志祥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螺旋藻饲料氨基酸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