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748) 作品数:15 被引量:15 H指数:2 相关作者: 石亚伟 彭婷婷 任页玫 杨艳 王慧 更多>> 相关机构: 山西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医学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荧光双分子互补分析Ezrin与L-periaxin的互作模式 被引量:2 2015年 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是Periaxin基因的突变所导致一种脱髓鞘型遗传病.Periaxin蛋白是外周神经系统中特异且大量表达的蛋白,在髓鞘成熟与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Ezrin是一种膜骨架连接蛋白,在细胞形态的维持、运动、黏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前期已证实L-periaxin与Ezrin间存在蛋白互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合免疫荧光定位实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进一步分析并揭示了L-periaxin蛋白与Ezrin蛋白之间的互作方式,具体为L-periaxin(1-200 aa)与Ezrin(1-296 aa)以及L-periaxin(1060-1461 aa)与Ezrin(475-585 aa)以"头对头"与"尾对尾"的方式发生相互作用.Ezrin可能是一种引导L-periaxin在施万细胞膜上堆积的新的分子配体,二者可能通过蛋白分子间更加紧密的方式完成在细胞膜处的堆积,参与到髓鞘的维护中. 彭婷婷 王慧 石亚伟关键词:EZRIN 蛋白相互作用 L-periaxin与DRP2蛋白互作的精细分析 2015年 轴周蛋白L-periaxin作为外周神经系统中特异表达的骨架蛋白之一,在髓鞘成熟与维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肌营养不良相关蛋白2(DRP2)是目前报道与L-periaxin存在明确相互作用的唯一蛋白,但两蛋白精细的互作区域及互作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免疫共沉淀、GST pull-down、荧光光谱、细胞定位等技术,进一步揭示了periaxin蛋白的核定位信号NLS结构域上3段不同的亚结构域中,NLS1只参与periaxin蛋白的核定位,NLS2和NLS3参与DRP2蛋白的互作;DRP2蛋白中spectrin like2和WW结构域参与和L-periaxin蛋白的互作.L-periaxin与DRP2互作区域的精细定位,为进一步在蛋白水平探讨L-periaxin与脱髓鞘型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的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杨艳 石亚伟关键词:SPECTRIN 蛋白相互作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分析S-periaxin蛋白的聚合 被引量:4 2014年 S-periaxin蛋白是施旺氏细胞特异性表达的一种蛋白,在维持髓鞘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基因的突变引起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的发生。Periaxin基因由于mRNA剪切方式的不同可以编码两种长短不同的含PDZ结构域的蛋白,即L-periaxin和S-periaxin。两种蛋白在施旺氏细胞的定位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L-periaxin而言,S-periaxin无论是分子结构还是生物学功能均未见相关研究。该文从大鼠的施旺氏细胞系RSC96克隆了S-periaxin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M-3C-S-periaxin,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经Ni-NTA亲和柱和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柱获得电泳纯的目的蛋白。体外戊二醛交联分析蛋白的聚合状态表明,S-periaxin蛋白在体外易于形成不同聚合度的聚合物。免疫共沉淀也表明,S-periaxin蛋白存在同源蛋白间相互作用。另外,构建了原、真核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细胞内S-periaxin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任页玫 石亚伟关键词:免疫共沉淀 PICK1中N端酸性区域对其PDZ结构域脂质结合能力的调节 被引量:1 2012年 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kinase 1,PICK1)是衔接膜上受体和蛋白激酶Cα的重要蛋白.利用荧光光谱结合定点突变技术、蛋白与脂质覆盖法等方法,分析了PICK1蛋白N末端区域几个酸性氨基酸残基对PDZ结构域与膜脂结合的影响,以及钙离子结合N末端酸性区域对PDZ脂结合能力的调节.结果显示,带有上游酸性区域的PDZ结构域(NPDZ)的脂质结合能力仅相当PDZ结构域的15%,相比单独的PDZ结构域与脂质的解离常数Kd(PDZ)为1.58×103μg.L-1,NPDZ与脂质解离常数Kd(NPDZ)为3.3×104μg.L-1,其中在N末端酸性残基中D8与D12两个天冬氨酸是影响脂质结合能力减弱的关键残基,若将二者分别突变为丙氨酸后,NPDZ与脂质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D8/A)=4.42×103μg.L-1;Kd(D12/A)=1.73×103μg.L-1接近于PDZ结构域与脂质结合能力;钙离子会增强NPDZ脂结合能力,当钙离子浓度达到30μmol/L时,NPDZ的脂结合能力提高2.3倍,但只相当于PDZ的50%的结合能力. 杨廷 贾原 肖虹 石亚伟关键词:PDZ结构域 脂质体 荧光光谱 CA2+ Periaxin与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 被引量:1 2015年 Periaxin是施万细胞特异表达的一种蛋白,在维持髓鞘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突变将导致脱髓鞘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发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发病的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从periaxin的分布、结构与功能开展研究,寻找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揭示其互作的生物学意义,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腓骨肌萎缩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任页玫 石亚伟L-Periaxin蛋白与Ezrin蛋白相互作用初步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Periaxin是施旺(Schwann)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支架蛋白之一,参与髓鞘成熟及稳定.Periaxin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脱髓鞘型腓骨肌萎缩症(CMT)4F亚型的发生.埃兹蛋白(ezrin)是一种膜骨架连接蛋白,其在维持细胞形态和运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转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免疫共沉淀、双荧光共定位、YFP双分子荧光互补、GST-pull-down等实验方法,分析了L-periaxin蛋白与ezrin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periaxin蛋白与ezrin蛋白可在细胞质中共定位并可发生相互作用. 王慧 任页玫 段英俊 彭婷婷 石亚伟关键词:埃兹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 Periaxin蛋白与腓骨肌萎缩症 被引量:2 2015年 Periaxin是施旺氏细胞(Schwann cells)与晶状体纤维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支架蛋白之一.在施旺氏细胞包裹轴突形成髓鞘过程中,periaxin蛋白参与髓鞘的延展、修复及再生等.PRX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将引起脱髓鞘型腓骨肌萎缩症(CMT)4F亚型的发生.本文就periaxin蛋白分子结构特点、生理学功能、以及其基因突变与脱髓鞘型腓骨肌萎缩症CMT4F亚型的发生等进行综述. 杨艳 彭婷婷 石亚伟关键词:髓鞘 敲除L-periaxin基因的大鼠RSC9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016年 轴周蛋白(Periaxin)是外周神经系统非致密性髓鞘中特异表达的蛋白,编码Periaxin的基因经由选择性剪接产生两种蛋白异构体L-periaxin和S-periaxin,对髓鞘形成的初始化有重要作用。至今在Periaxin基因上已发现有18种不同的位点突变导致外周脱髓鞘神经疾病腓骨肌萎缩症4F亚型(CMT4F)的发生。利用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靶向基因敲除技术对大鼠RSC96细胞的periaxin基因进行敲除,根据TALENs设计原则,确定L-periaxin基因的敲除靶点在其编码NLS结构域部分,设计相应的TALEN左臂与右臂的识别序列,构建含上述识别序列的L-periaxin基因敲除载体TALEN-L和TALEN-R,并将其转入RSC96细胞,经嘌呤霉素药物筛选,获得L-periaxin基因敲除细胞株,经测序确认大鼠RSC96细胞中的基因组中L-periaxin基因区段已被敲除,成功构建了L-periaxin基因敲除细胞模型。计算L-periaxin基因敲除载体的突变率为21.6%。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在RSC96细胞中只能检测到S-periaxin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及MTT实验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生长速度,发现敲除L-periaxin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缓慢,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 梁敏 彭婷婷 石亚伟关键词:基因敲除 L-periaxin与Ezrin的N端FERM结构域结合依赖其第3段核定位信号序列 被引量:1 2017年 L-periaxin是外周神经系统特异表达的骨架蛋白之一,占外周神经系统髓鞘总蛋白质的16%,参与髓鞘形成和维护。埃兹蛋白(Ezrin)属于Ezrin-Radxin-Moesin(ERM)蛋白质家族,与细胞黏附、迁移、生存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作者前期研究证实,L-periaxin与Ezrin通过"头对头,尾对尾"的模式相互结合。本文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免疫共沉淀、GST pull down、荧光共定位、海肾荧光素酶互补、荧光光谱以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L-periaxin的核定位信号区(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与蛋白质Ezrin的FERM(Ezrin Radixin Moesin)结构域的"头对头"相互结合,依赖Lperiaxin第3段核定位信号序列NLS3与Ezrin的FERM结构域的F3亚结构域。本结果为进一步理解Ezrin在髓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阐明调节L-periaxin蛋白功能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 郭涛 杨艳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