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411950502)
作品数:
11
被引量:160
H指数:8
相关作者: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钟芸诗
陈巍峰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1篇
内镜
8篇
黏膜
8篇
黏膜下
8篇
膜下
7篇
内镜黏膜
7篇
内镜黏膜下
7篇
剥离术
6篇
黏膜下剥离术
6篇
内镜黏膜下剥...
6篇
内镜黏膜下剥...
5篇
食管
3篇
肿瘤
2篇
早期食管癌
2篇
食管癌
2篇
食管胃
2篇
术后
2篇
切除
2篇
染色
2篇
消化道
2篇
内镜下切除
机构
11篇
复旦大学
1篇
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11篇
姚礼庆
10篇
周平红
9篇
钟芸诗
9篇
徐美东
6篇
陈巍峰
5篇
蔡明琰
5篇
李全林
5篇
马丽黎
5篇
秦文政
5篇
张轶群
4篇
胡健卫
3篇
时强
3篇
任重
2篇
陈世耀
2篇
朱博群
1篇
鞠辉
1篇
李亮
1篇
陈涛
传媒
8篇
中华胃肠外科...
3篇
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1篇
2014
3篇
2013
7篇
2012
共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40例消化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消化道囊肿病变位于食管8例,胃11例,十二指肠5例,结直肠16例。37例(92.5%)病灶获完整剥除。术中结肠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保守治疗后好转;食管大出血1例,三腔管压迫后成功止血。术后病理显示,37例完整剥除标本囊壁完整,侧切缘和基底切缘均无病变累及。36例患者获得了6-12月的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ESD是治疗消化道囊肿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秦文政
周平红
李全林
徐美东
张轶群
钟芸诗
陈巍峰
马丽黎
胡健卫
蔡明琰
姚礼庆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胃连接部(EGJ)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ES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EGJ处GIST患者20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20例EGJ处GIST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9~67(平均54.1)岁,病灶直径8-20(平均14.8)mm。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内镜切除手术.其中15例接受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4例接受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1例接受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平均47.8)min,术中出血量5-200ml,病灶的完整切除率为100%。术中穿孔4例,气腹3例,气胸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恢复。2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平均13-2)个月的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EGJ处GIST的治疗中,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全林
钟芸诗
周平红
徐美东
张轶群
陈巍峰
马丽黎
秦文政
姚礼庆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食管胃连接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
提高我国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诊治水平
被引量:12
2012年
目前,我国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新型内镜成像技术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使消化道早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本文以目前内镜技术的现状为基础.就如何提高我国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进行评述。
姚礼庆
陈巍峰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
内镜诊断
内镜黏膜下
剥离术
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临床价值的前瞻性评估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不同染色放大内镜方法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胃镜检查且年龄超过40岁的病例中,有699例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根据随机号将其分人肾上腺素染色放大组(240例)、靛胭脂染色放大组(246例)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组(213例)。详细记录不同染色方法下病灶胃小区腺体开口形态和毛细血管网络情况等,作出镜下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染色放大方法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MeNemar配对卡方检验,比较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与普通白光、单独放大、窄带成像(NBI)放大镜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699例病例中炎性病变415例,肠化生19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77例。肾上腺素染色放大、靛胭脂染色放大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放大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例分别占77.1%(185/240)、80.5%(198/246)和81.2%(173/213),Kappa值分别为0.579、0.502和0.667(均P〈0.01)。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的筛查,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0%、83.3%和92.9%,特异度分别为98.6%、97.3%和98.4%。3种染色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普通白光对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P〈0.01):靛胭脂染色和靛胭脂冰醋酸混合液染色还可显著提高单独放大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均P〈0.05);但与NBI放大相比,3种染色方法镜下诊断的准确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NBI放大和3种染色放大方法均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镜下诊断的准确性。
陈巍峰
李全林
周平红
徐美东
张轶群
钟芸诗
马丽黎
秦文政
胡健卫
蔡明琰
姚礼庆
关键词:
胃肿瘤
放大色素内镜
肾上腺素
靛胭脂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2011年9.1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利用固态高分辨率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行食管动力学检查.分析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4sIR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和食管体部收缩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结果POEM术后,LESP由术前的(29.1±17.0)mmHg下降为(14.6±4.9)mmHg,下降幅度为49.8%(P〈0.01);4slRP由术前的(24.2±15.1)mmHg下降为(10.4±3.4)mmHg(P〈0.01);但手术前后LESRR和LES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前食管运动均缺少蠕动性收缩,术后有7例患者食管收缩运动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蠕动,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余13例患者的蠕动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POEM术可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松弛压.但对食管的收缩运动却无明显影响。
钟芸诗
李亮
周平红
徐美东
任重
朱博群
姚礼庆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食管动力
食管测压
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回顾性总结362例早期食管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狭窄的关系。结果发生术后狭窄42例。发生狭窄患者(狭窄组,n=42)与未发生狭窄患者(未狭窄组,n=320)在病变的纵向长度、环周直径、环周范围和组织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选择性阶梯变量回归分析提示,病变环周范围〉3/4(OR=44.2,95%CI:4.4—443.6,P=0.0002)与组织浸润深度超过m2(OR=14.2,95%CI:2.7~74.2,P=0.0002)是ESD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病变环周范围(关联系数φ=0.47,P〈0.05)和组织浸润深度(关联系数φ=0.647,P〈0.05)存在关联。结论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是病变浸润深度和环周范围,且与狭窄程度相关。
鞠辉
钟芸诗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时强
任重
关键词:
术后狭窄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胃交界部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各种内镜切除技术在食管胃交界部(EGJ)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SMT)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的患者资料库.筛选出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间经内镜下超声或CT证实固有肌层来源的EGJ处SMT患者14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内镜切除方法、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男74例,女69例,平均年龄49.1岁。135例(94-4%)病变成功完成内镜下整块切除,其中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126例,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6例,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3例:另外8例肿瘤于内镜下部分切除后,基底部尼龙绳套扎。肿瘤平均直径为17.6mm.平均手术时间45.1min.平均出血量50.0ml。术中穿孔6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好转。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121例,胃肠间质瘤20例。颗粒细胞瘤1例.肌间脂肪瘤1例。术后经3。48个月的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EGJ固有肌层来源SMT治疗中.各种内镜切除方法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特征具体选择.
钟芸诗
李全林
周平红
徐美东
张轶群
陈巍峰
马丽黎
秦文政
胡健卫
蔡明琰
姚礼庆
关键词:
黏膜下肿瘤
食管胃交界部
固有肌层
内镜切除
窄带成像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窄带成像(NBI)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ESD治疗的87例早期食管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经NBI法确定病变边界者37例(NBI组),采用碘染色法确定病变边界者50例(碘染色组)。比较两组患者ESD术中食管痉挛程度、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周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I组中重度食管痉挛者的比例为10.8%(4/37),明显低于碘染色组的比例[32.0%(16/50),P〈0.05];手术时间亦明显短于碘染色组[(42.2±19.5)min比(53.3±30.9)rain,P〈0.05]。NBI组术中穿孔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碘染色组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4~20月,NBI组与碘染色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8.1%(3/37)比8.0%(4/50)]和局部复发[5.4%(2/37)比4.0%(2/50)]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碘染色相比,早期食管癌ESD术前采用NBI确定病变边界,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减轻食管痉挛并缩短手术时间。
陈巍峰
李全林
姚礼庆
徐美东
陈世耀
张轶群
钟芸诗
马丽黎
秦文政
胡健卫
蔡明琰
周平红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窄带成像
碘染色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78例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术的78例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54±9)岁。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部39例(50%)、球降交界部19例(24.4%)、降部20例(25.8%);病灶直径(2.1±1.7)cm。病变来源于黏膜层者51例(65.4%),包括炎性或增生性息肉22例,绒毛状.管状腺瘤26例,错构瘤性息肉3例:来源于黏膜下层者25例(32.1%),包括布氏腺瘤15例,异位胰腺3例,类癌3例,脂肪瘤2例,黏液纤维瘤和血管淋巴瘤各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者2例(2.5%),均为异位胰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切除手术,手术时间(37±41)min。术中出血量(23±15)ml。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9%(28/78).其中术中穿孑L6例.迟发性穿孔3例,术中出血10例,延迟性出血7例,一过性血淀粉酶增高2例。除1例类癌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脉管内有肿瘤细胞.加行扩大切除手术外.其余77例患者在ESD手术后3。23个月的内镜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ESD治疗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时强
钟芸诗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陈世耀
关键词:
十二指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对防治迟发性出血的价值评价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短期内再行胃镜检查在防治迟发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11月间,行ESD治疗的67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84岁,中位年龄63岁。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常规胃镜复查,观察有无创面迟发性出血,并给予适当处理及随访。结果67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贲门5例、胃体6例、胃底3例、胃窦35例、胃角16例、残胃2例。病变最大直径2.0~7.0cm,平均(3.73±1.24)cm。ESD术中无大量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术后9.0%(6/67)的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5例发生在术后第3天,1例在术后第4天。迟发性出血者中Forrest分级Ib2例,Ⅱb4例,均经内镜下成功止血。本组中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既往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迟发性出血所得的出血发生率,但从随访结果看,两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当。结论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实际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无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后果,故可以不常规行ESD术后短期内胃镜检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精神负担。
钟芸诗
时强
姚礼庆
周平红
徐美东
任重
陈涛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出血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