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28001)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周杨魏也华马木兰胡晓辉赵新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犹他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都市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析
  • 1篇知识经济
  • 1篇世界城市
  • 1篇外资
  • 1篇外资经济
  • 1篇经济空间
  • 1篇集群
  • 1篇集群研究
  • 1篇产业集群
  • 1篇产业区
  • 1篇城市
  • 1篇大都市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犹他大学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德国基尔大学

作者

  • 2篇王周杨
  • 2篇魏也华
  • 1篇赵新正
  • 1篇胡晓辉
  • 1篇马木兰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意大利产业区重组: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被引量:5
2011年
近30 a来,意大利产业区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争论焦点。传统的意大利产业区模式主要强调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与本地社区的嵌入性。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意大利产业区正在经历一系列的以集团化、创新与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重组过程:产业区的组织结构开始由中小企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向"产业区集团"主导的等级制生产体系转变;创新模式由本地分散化的渐进式创新向大企业研发导向的开放式创新转变,外部知识联系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生产活动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产业区相对封闭的本地网络向开放的全球网络转变。其转型和发展理论对中国产业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未来中国产业区研究应注重3方面:①运用演化的视角研究产业区的动态发展过程;②关注本地网络与全球网络的互动;③强调中观区域视角与微观企业视角的结合。
王周杨魏也华
关键词:知识经济产业区
演化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集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3年
演化经济地理主要研究经济景观的演化过程,其理论基础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理论、复杂性理论与路径依赖理论。将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集群研究,运用微观一中观一宏观多尺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集群演化的过程及其动力机制,打开集群内部的"黑箱"。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惯例及其区位行为如何影响集群的演化过程与空间特征;中观视角关注集群的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企业间知识联系,与网络演化的过程;宏观视角关注集群系统的演化路径与动力机制,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与方法目前尚处探索阶段,将其应用于集群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局限。最后,结合中国产业集群现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认为未来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演化转向"。
王周杨胡晓辉马木兰
关键词:产业集群
大都市外资经济空间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以08年及以前的3万余家外企数据为基础,利用"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指数及泊松和负二项模型来研究上海外资企业引导下的经济空间布局演变、集聚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990年之前外资极少,分布极为分散,集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1991-2000年外资空间逐步从中心城区扩展到近郊和远郊扩展,在沪西外资出现向虹桥-漕河泾-莘庄-松江新城一带集聚的特征,浦东崛起为外资的高地并以张江和金桥为中心形成集聚高地;2001-2008年外资的分布和集聚空间均向园区转移;最终,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在近郊和远郊形成了三层次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回归结果显示,外资区位选择受地方制度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不同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在外资经济空间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赵新正魏也华
关键词:世界城市经济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