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策略研究基金
- 作品数:21 被引量:67H指数:5
- 相关作者:薛求理周鸣浩贾巍陈贝盈翟海林更多>>
- 相关机构:香港城市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公众文本之情感词典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针对海量的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情感分析,能够实时检测与跟踪公众对社会事件、政治活动、公司战略、重大决策等方面的观点,同时了解用户在其评论、博客、微博等文本中的情感倾向.本文首先论述了从作者角度出发、针对文本中的主观词等构建的文本情感词典研究现状,包括基于辞典的和基于语料库的生成方法及其典型应用.然后阐述了从读者角度出发、通过读者对文档的情感反馈而构建的公众情感词典研究进展,包括其数据来源,以及词层和主题层的公众情感词典生成方法和模型.
- 饶洋辉李青刘文印李晶晶
- 关键词:社交媒体情感词典情感分析主题模型
- 地铁站上的漂浮城岛——香港九龙站发展案例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通过聚焦九龙机铁站并观察其巨构建筑的特征来考察香港九龙站地区的发展计划案,分析巨构建筑的原型并将其与九龙机铁站项目进行对比。总结巨构建筑和香港地铁网络站点结合的实践,并指出巨构建筑在亚洲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试图在建筑语境下建立起评判的标准。
- 薛求理翟海林陈贝盈
- 援外建筑 中国设计院在海外的历程被引量:11
- 2018年
- 援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中国在海外援建的一千多座工业和民用建筑,是中国无私帮助发展中国家、友好互利、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实体见证。文章回顾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改革开放和21世纪初期三个时期中国设计院在海外的设计和经历。援外建筑项目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同时也展现了一种"革新的现代主义",它们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积极尝试。
- 薛求理丁光辉常威张璐嘉
- 关键词:设计院
- 支点与缝合——“非洲之角”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援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由于自然资源匮乏、殖民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影响,"非洲之角"国家以低城市化率、高贫困人口比例和特殊政治地位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以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两国首都为例,以文本研究结合现场调研等方式,从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考察中国的建筑援助项目及其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对城市空间和援助项目的分析,展现其如何以"点+线"的方式,介入复杂混合的城市环境,部分地发挥构建地域性文化标志与缝合城市空间的作用。为援助项目长期以来的使用状况提供可供参考的现实切面,并反思我国援外项目在设计、建造、落地和后续运营维护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 张璐嘉薛求理万妍
- 关键词:对外援助城市化一带一路
- 复合型设计输出探索——悉地国际海外实践历程解析
- 2022年
- 悉地国际是最早开始具备"海外意识"的中国本土大型民营建筑设计机构之一。文章分析了悉地国际拓展境外业务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典型案例:一是与施工总包单位联合,从技术线索赢得境外项目(以多哈塔和阿尔及利亚项目为代表);二是在境外设立事务所或直接收购境外设计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海外项目竞赛(以CCDI联合纽约Archilier和澳洲PTW的实践为代表);三是跟随中国开发机构的海外投资项目,进行复合型设计输出(以近期CCDI在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的超大型项目为代表)。这三种模式相互搭接,共同构成了悉地国际18年海外发展路径的不懈探索。
- 艾侠
- 现代主义到香港——记四位建筑师
- 2012年
- 本文通过四位建筑师的分析,观察香港现代建筑的发展轨迹。在香港由难民潮、山寨工业走向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实用、经济、高效率地使用土地一直主导着建筑设计的方向。本文旨在丰富香港现代当代建筑的研究,为现代建筑在亚洲和大中华的发展,提供佐证资料。
- 薛求理
- 关键词:现代主义香港建筑经济起飞本土化
- 基于模型缩聚的结构损伤统计识别
- 2009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缩聚技术的结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该方法仅需要少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首先基于模型缩聚技术建立确定性的损伤识别过程,然后利用摄动法将概率过程融入确定性的损伤识别中,从而得到了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未知参数(如损伤构件的弹性特征)对于测量噪声的一阶与二阶偏导数,来得到这些未知参数的均值与协方差矩阵.文中不仅阐述了该方法的理论推导过程,而且通过一个门式框架的数值仿真研究,并结合MonteCarlo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
- 尹涛林向晖朱宏平
- 关键词:损伤识别摄动法MONTE
- 北京奥运建筑——“鸟巢”的城市影响及社会效应被引量:3
- 2009年
-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承载了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等众多赛事,已然成为北京北部区域的"新地标",同时它与奥运国际盛事的契合更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建筑意义,而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更多的内涵,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图符式建筑"的角度认知阅读"鸟巢",分析这一建筑事件作为新的中国"符号"对于城市以及整个社会有着如何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城市形象、社会效应和文化角度观察它的影响力,并试图透过这一典型事件对当代中国的"图符式地标"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 薛求理贾巍
- 关键词:鸟巢图符城市社会奥运建筑
- 海外建筑师在上海“一城九镇”的实践——以“浦江新镇”的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被引量:1
- 2007年
- “一城九镇”计划是市政府为有序推进城镇发展,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的试点项目。“一城九镇”大部分引进海外建筑规划师的设计,创造不同城镇的风貌和“异国风情”,引起业界和市民关于模仿和创造的争议。本文以“浦江新城”为例,讨论海外建筑师在中国实践中的现状情况、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创造新规划和建筑模式的意义。
- 薛求理周鸣浩
- 拜耳法低铁赤泥制备硅钾肥工艺及硅钾活化机理研究
- 2021年
- 本研究采用KOH水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拜耳法低铁赤泥中有毒钠元素的深度脱除,且同时活化了其中硅、钾等有益元素,将赤泥固废清洁转化为无机硅钾肥产品。分析表明,在KOH水热过程中,主要是含钠物相方钠石分解转化为钾沸石,同时钠元素进入液相,而钙铝榴石不参与反应。钾沸石相的生成是有效钾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水热处理过程中有部分石英相被活化,该相由稳定的不可溶解形态转化为可吸收形态是有效硅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 罗扬田江南丁健丁健郑诗礼
- 关键词:拜耳法赤泥KOH硅钾肥活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