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6186)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周喆鲁燕华孟琴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原代大鼠
  • 1篇原代大鼠肝细...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 1篇共同培养技术
  • 1篇非诺贝特
  • 1篇肝细胞
  • 1篇大鼠肝
  • 1篇大鼠肝细胞

机构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篇孟琴
  • 1篇鲁燕华
  • 1篇周喆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非诺贝特对凝胶包埋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的毒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凝胶包埋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内氧化压力和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收获得到的新鲜原代大鼠肝细胞进行胶原凝胶包埋,构建肝细胞体外凝胶包埋培养模型,同时构建传统平板模型作为对照。在肝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非诺贝特25和100μmol.L-1,分别于培养3和7 d后,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含量,并用尼罗红和油红O对细胞内中性脂滴进行定量分析和染色观察。结果平板模型非诺贝特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凝胶包埋模型非诺贝特各组之间差异明显。对于凝胶包埋模型,非诺贝特25和100μmol.L-1均导致细胞内ROS增加,其中非诺贝特处理3 d组细胞内ROS分别为对照组的(131±19)%和(149±10)%,非诺贝特处理7 d组细胞内ROS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21±8)%和(117±5)%(P<0.01);非诺贝特还导致了胞内MDA含量、TG和中性脂含量的显著增加(P<0.05)。结论凝胶包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作为体外培养模型相对于平板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非诺贝特的肝毒性作用。
周喆鲁燕华孟琴
关键词:非诺贝特共同培养技术毒性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