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3Z330)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袭著革杨丹凤张华山张伟闫峻更多>>
-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天津第一干休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单壁碳纳米管暴露致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转化作用研究
- <正>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科技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成为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单壁碳纳米管(sing...
- 林治卿袭著革刘丽华黄洁华
- 文献传递
-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肺细胞DNA损伤的改进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应用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SCGE)检测有害物质对肺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以碱性SCGE为基础,对实验条件进行摸索、优化,并在图像分析中采用CASP软件与微米标尺结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改进的SCGE检测肺细胞损伤程度,获得典型的彗星图像并筛选出评价DNA损伤的分析指标。中剂量组尾长为(5.33±1.55)μm,较对照组尾长(2.17±0.28)μm明显增加(P<0.05);Olive尾矩中剂量组(0.83±0.31)和低剂量组(0.69±0.40)较对照组(0.17±0.08)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改进后的SCGE方法实现了图像的自动分析并将其量化,筛选出的指标可用于肺细胞DNA遗传毒理、修复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 张伟王慧杰杨丹凤张华山马力袭著革
-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肺细胞
- 神经和胶质双层细胞模型在研究载药纳米颗粒传送机制中应用的设想
- 2009年
- 在纳米材料的多年研究当中,人们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在诊断学和疾病的治疗方面,纳米材料用作药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纳米材料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其具有小的直径,容易穿过细胞膜,更容易逃脱细胞的吞噬效应等特性;同时也具有表面效应,更有利于吸收和携带其他组分的药物,如探针和蛋白纳米材料。
- 吴扬袭著革白雪涛杨旭
- 关键词:细胞模型纳米材料胶质药物载体
- 碳纳米管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
- 2009年
-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染毒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以期为碳纳米管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毒理学资料。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小牛血清0.2mL/只)、染毒低剂量组(7.5mg/kg)、染毒中剂量组(15mg/kg)、染毒高剂量组(22.5mg/kg)。采用非暴露气管滴注法,每日染毒1次(0.2mL/只),每组6只,连续15d。染毒结束24h,眼眶取血后处死。计算肺、肝、肾脏器系数,检测肝肾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降低,其中低剂量组AST、高剂量组ALP分别降低20%和26%(P<0.05)。中、高剂量组总蛋白(TP)及高剂量组总胆固醇(T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P和TC分别降低12.6%和18.5%(P<0.01,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染毒中、高剂量组大鼠部分肝细胞肿胀,肝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肾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中、高剂量的碳纳米管经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可对大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
- 张华山闫峻田蕾杨红莲林本成杨丹凤刘焕亮袭著革
- 关键词:碳纳米管气管滴注毒性效应
- 纳米颗粒物对大鼠妊娠结局及其子代近期记忆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目的探讨不同化学成分的纳米颗粒物对大鼠妊娠结局及其子代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受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纳米碳锌复合颗粒及牛血清对照组),采用气管滴注染毒方式,剂量为7.5mg/kg bw,每天一次,连续5天。待孕鼠自然分娩,记录妊娠率、生产仔鼠数、仔鼠4天存活率及仔鼠行为神经等发育状况。结果纳米氧化锌、碳锌复合颗粒染毒组孕鼠妊娠率分别为57.2%和66.7%,均低于对照组及纳米碳组的100.0%;各组所生产仔鼠均数无显著差异;在哺乳期纳米氧化锌组仔鼠第4、7和21天体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水迷宫结果显示,纳米碳锌复合颗粒组在第二、第三潜伏期潜伏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组的潜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平面翻正反射、空中翻正反射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该实验条件下,纳米氧化锌对大鼠的生殖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对仔鼠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纳米碳锌复合颗粒对子代近期记忆有负面影响。
- 张华山杨丹凤杨辉刘焕亮张伟林治卿杨红莲闫峻袭著革
- 关键词: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生殖发育毒性纳米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