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516)

作品数:16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苗军刘春蓉夏群王继芳胡永成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院武警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磷酸钙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骨水泥
  • 4篇骨形态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骨折
  • 3篇荧光
  • 3篇生物力学
  • 3篇生物力学研究
  • 3篇磷酸钙类
  • 3篇磷酸钙水泥
  • 3篇可注射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蛋白
  • 2篇荧光蛋白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真核表达载体

机构

  • 14篇天津医院
  • 6篇武警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苗军
  • 10篇夏群
  • 10篇刘春蓉
  • 3篇黄洪超
  • 3篇王继芳
  • 3篇胡永成
  • 3篇黄鸿超
  • 3篇石可松
  • 2篇白剑强
  • 2篇徐宝山
  • 2篇张继东
  • 2篇马英
  • 1篇张永亮
  • 1篇汪爱媛
  • 1篇刘凤松
  • 1篇弓臣
  • 1篇卢世璧
  • 1篇赵程
  • 1篇李焕萍

传媒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注射性骨替代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可注射骨替代材料可经皮注射治疗骨缺损,包括有机植骨材料和无机植骨材料,其中一些材料还可做为载体与细胞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注射植骨,提高植骨融合率。发展可注射性骨替代材料为骨科一些相关疾病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文章分3部分介绍了有机植骨替代材料、无机植骨替代材料和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骨组织工程研究尽管已取得初步成效,仍面临许多难题,例如,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细胞与载体的复合和移植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苗军马英弓臣
关键词:可注射骨替代材料
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8年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之一。实验拟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真核表达载体,为在真核细胞的高效表达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3在天津医科大学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含完整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的pcDNA3.1/CT-hBMP2质粒由李曦铭博士惠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Invivogen公司),Zeo(Invivogen公司);pTA2?-T Easy(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实验过程及评估:以重组质粒pcDNA3.1/CT-hBMP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亚克隆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hBMP2,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获得长度约1216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相符。②经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筛选及序列分析后,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cDNA序列(NM-001200)100%匹配。结论:成功构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
苗军刘春蓉黄鸿超夏群石可松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基因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mm时的抗压缩强度、最大压缩强度。结果在压缩力至100N时,3组的抗压刚度值没有明显差异,远端骨块在冠状面(桡尺方向)和矢状面(掌背方向)两个平面上的旋转角度也没有明显差异。压缩位移2mm时压缩强度CPC组(平均375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386N)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116N),最大压缩强度CPC组(平均871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943N)也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395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较严重的骨折可与克氏针和石膏等其他内外固定相结合使用。
苗军王继芳汪爱媛赵程卢世璧
关键词:桡骨骨折生物力学磷酸钙水泥
可体内、外示踪的BMP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拟构建双顺反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f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真核表达载体,为其在真核细胞体内外示踪定位打下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CT—hBMP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BMP2片段,将其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x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hBMP2,并进行测序鉴定。将质粒转染CHO细胞后WesternBlot检测BMP2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BMP2mRNA表达。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PCR产物为一条长约1216bp的带,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hBMP2经双酶切可得到约1216bp的片段,测序证实与Genebank中hBMP2序列完全相符,重组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48-72h后荧光显微镜下证实转染成功,经RT—PCR证实CHO细胞中存在BMP2基因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证实载体中CHO细胞表达BMP2蛋白。经Western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为分泌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17×10^3左右。结论成功构建可体内外示踪增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人BMP2真核表达载体。
黄洪超苗军刘春蓉胡永成夏群石可松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蛋白质工程CHO细胞荧光抗体技术
构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英文)
2008年
背景:腺病毒虽可携带骨诱导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靶细胞促进其分泌诱导形成蛋白2,但容易出现一些免疫应答反应,以质粒为载体的转染实验应具有良好的前景。目的:验证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天津医院。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3在天津医科大学卫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完成。含完整hBMP2基因片段的pcDNA3.1/CT-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质粒由李曦铭博士惠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为Invivogen公司产品,Zeo购自Invivogen公司。pTA2-TEasy为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NheI、T4DNA连接酶(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CR上下游引物合成及测序(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CT-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为模板,结合已设计好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亚克隆出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转化入感受态DH5α细胞中,通过筛选得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主要观察指标:采用PCR法鉴定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序列,同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是否克隆入pTA2-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重组质粒及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中。结果:PCR获得长度约1216bp的目的片段,经与克隆载体pTA2-T-easy和真核表达载体pSELECT-GFPzeo-MCS连接,筛选及序列分析后,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BMP2cDNA序列(NM-001200)100%匹配。结论:成功构建含双顺反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人骨诱导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
苗军刘春蓉黄鸿超夏群石可松崔国盛
关键词: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磷酸钙水泥注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性的影响。[方法]用注射能力系数法和稠度测定法对含不同浓度HPMC(0~4%)的CPC的注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增加HPMC的浓度,CPC的注射性能也增加。HPMC在2%时,注射性能最好,注射能力系数达95%,稠度最低,对水泥的固化时间无明显影响。HPMC超过3%后注射性能开始下降,至4%时注射能力系数降至90%。[结论]适当浓度的HPMC可以很好的改善CPC的流变学性能,增加其可注射性能,适于微创骨科的应用。
苗军王继芳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填充固定羊胫骨平台骨折的体内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磷酸钙骨水泥(CPC)与松质骨移植在修复羊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中的体内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成年健康山羊10只,双侧后肢制成外侧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模型,一侧以CPC填充(CVC组),对侧用自体骨填充(自体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取双侧胫骨观察关节面塌陷程度,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降解情况,测定骨折部位抗压刚度,制备不脱钙切片观察关节面组织学改变。结果自体骨组10个标本中的8个发生了骨折块的中重度下陷,CPE组只有3个发生了轻度下陷。X线片示3个月时骨水泥降解吸收被分割成几块,外形变模糊,6个月时大部分骨水泥被降解吸收。CPC组和白体骨组抗压刚度在3个月时分别为(226.89±62.81)N/mm和(172.97±79.82)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9,P=0.243),6个月时分别为(471.274-212.89)N/mm和(371.05±207.98)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8,P=0.397)。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骨组关节面塌陷较严重,修复的软骨组织中纤维组织偏多;CPC组关节面软骨修复过程中对位较好,由纤维软骨形成相连接,纤维组织较少。结论CPC的支撑效果好于自体骨,可在早期提供一定的抗压强度,防止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移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苗军夏群刘春蓉张继东徐宝山白剑强黄鸿超
关键词:胫骨骨折生物力学磷酸钙骨水泥
体外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表型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少。实验拟了解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于组织工程研究使用。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中国山羊,10月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羊骨髓5mL,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有核细胞,并接种于无菌的50mL塑料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0.10FBS的DMEM。利用多孔培养板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选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②一般细胞接种密度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均为接种培养后前二三天,生长较缓慢,为生长迟滞期。3d后细胞生长加速,有一快速增长过程,达到对数生长期,于七八天时,细胞数达最高值,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生长速度减缓。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结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而是一群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曹希武许效坤苗军王秀芬寇炳祯左炳光谢晨学丁光宁曹富余杨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评价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对它的改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改变磷酸钙骨水泥的流变学,制备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更适于微创应用,但应用于临床要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由固相与液相两部分组成,固相为碳酸钙、磷酸氢钙等,液相为磷酸钠盐溶液)。②实验动物:新西兰兔14只,体质量2.0~3.5kg,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和评估:通过采用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和试件与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共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进行细胞毒性反应分级,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和生长活性。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进行溶血和热原试验观察。将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试件植入兔肌肉内,观察炎症反应和纤维包膜形成情况。结果:14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和试件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细胞生长形态良好,数量逐渐增加,细胞毒性反应为0~Ⅰ级,基本无毒性。浸提液的溶血率<0.05%,注入兔耳缘静脉后未引起发热反应。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试件植入兔肌肉中观察24周,早期有淋巴细胞浸润,包膜形成,晚期淋巴减少或消失,包膜稳定,无增厚趋势,未见有白细胞浸润。结论: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植入人体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要求,对机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因而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苗军刘春蓉夏群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7
2007年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强,在适宜的微环境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文章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0篇相关文献,68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进行分析,分别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适宜的诱导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且已在退行性及缺损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移植、肺纤维化等疾病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如何限定体内外诱导条件使其向所需细胞或组织定向分化以及移植时机、是否具有致瘤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等特性,已成为具有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疾病潜在实用价值的有效载体。
李焕萍刘春蓉张永亮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