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5CCA04800)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7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偲漆淑华董俊德李庆欣王友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生物化感作用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交叉学科,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水域浮游植物化感作用对了解浮游植物之间、浮游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了解赤潮和水华的发生机制及其生态控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海洋和湖泊浮游植物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内涵,讨论了水体浮游植物化感作用的特点、研究化感作用的基本方法、化感物质的种类以及影响化感物质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详细介绍了浮游植物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以及逃避和拮抗化感作用的方式,同时对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做了简要概述。
- 杨斌董俊德吴军张偲王友绍王汉奎龙丽娟
-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浮游植物
- 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树皮的化学成分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杨叶肖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硬脂酸酯(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山柰素(Ⅳ)、正三十一烷醇(Ⅴ)、硬脂酸(Ⅵ)、白桦脂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张道敬张偲吴军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三亚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07年
- 2004年对三亚湾进行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67属169种,丰度范围为6.48×104—165×104cells.m-3,平均值为87.59×104cells.m-3。其中硅藻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三亚湾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丰度的季节变化为双峰型,春、秋季高,冬、夏季低;丰度平面分布特征呈现由北部沿岸向南部外海递减的趋势。
- 杨志浩董俊德吴梅林张燕英王汉奎张偲王友绍孙翠慈周伟华
-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种群结构
- 中国南海蓝细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中国南海蓝细菌Lyngbyasp.的石油醚萃取部分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5个化合物,包括7个脂肪酸甲酯、3个脂肪酸乙脂、3个烷烃、1个邻二甲苯和1个叶绿醇。另外从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十六烷酸钠、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胡萝卜苷。以上成分均首次从该属蓝细菌中分离得到。
- 杨斌董俊德杨志浩张燕英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阔苞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阔苞菊Pluchea 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醛基吲哚(Ⅰ)、槲皮素(Ⅱ)、valene-1(10)-ene-8,11-diol(Ⅲ)、豆甾醇(Ⅳ)、豆甾醇葡萄糖苷(Ⅴ)、豆甾醇-6’-十六酸葡萄糖酯苷(Ⅵ)、4-allyl-2,6-dimethoxyphenyl glucoside(Ⅶ)、3,5-二咖啡奎尼酸(Ⅷ)、3,4-二咖啡奎尼酸(Ⅸ)、3,4,5-三咖啡奎尼酸(Ⅹ)、胆甾醇(Ⅺ)。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邱蕴绮漆淑华张偲李庆欣
- 关键词:抗菌活性
- 瓶花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Ⅱ)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瓶花木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木栓酮(1)、丁香酸(2)、异莨菪亭(3)、秦皮素(4)、casuarinondiol(5)和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陶曙红高广春漆淑华李庆欣张偲
- 关键词:化学成分柱色谱
- 桐花树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桐花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桐花树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6α,28-dihydroxyl-3-oxo-12-oleanene(Ⅰ)、5-O-methylembelin(Ⅱ)、豆甾醇(Ⅲ)、α-菠甾醇(Ⅳ)、岩藻甾醇(Ⅴ)、棕榈酸(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三萜化合物,命名为桐花树素(aegicornin),Ⅲ~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张道敬张偲吴军
- 关键词:桐花树三萜甾体
- 直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本文对近年来直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发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指出了该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情况。
- 罗雄明漆淑华尹浩李敏一高程海张偲
- 关键词:香豆素药理活性
- 红树林生态系统固氮能力及固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 对三亚红树林沉积物和根际进行固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从3类不同的样地采集的样品中测得31条,代表群落中固氮相对优势种的nifH基因序列为首次发现的新基因序列,在进化树中被分为4个不同的簇,大部分聚类在变性菌门(Prote...
- 董俊德张燕英杨志浩王友绍张偲
- 关键词:固氮生物NIFH基因
- 文献传递
- 半红树药用植物杨叶肖槿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杨叶肖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Ⅰ)、豆甾醇(Ⅱ)、熊果酸(Ⅲ)、白桦酸(Ⅳ)、木栓酮(Ⅴ)、棕榈酸(Ⅵ)。结论:以上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张道敬张偲吴军
- 关键词:化学成分甾体三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