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C0007Z)

作品数:17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凡陈海如孔宝华王钰丽陈精兰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州烟草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病原
  • 5篇花叶
  • 5篇花叶病
  • 5篇花叶病毒
  • 5篇环斑病毒
  • 5篇斑病
  • 5篇病原鉴定
  • 4篇侵染
  • 4篇香石竹
  • 3篇兰花
  • 3篇建兰
  • 3篇建兰花叶病毒
  • 3篇病菌
  • 3篇齿兰环斑病毒
  • 2篇药剂
  • 2篇药剂筛选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镰刀
  • 2篇镰刀菌

机构

  • 20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大理州烟草公...

作者

  • 20篇李凡
  • 17篇陈海如
  • 6篇孔宝华
  • 4篇郭俊
  • 4篇范静华
  • 4篇王钰丽
  • 4篇陈精兰
  • 3篇王辉
  • 3篇孙健
  • 3篇李越
  • 2篇唐小艳
  • 2篇王连春
  • 2篇刘云龙
  • 2篇李玲
  • 2篇蔡红
  • 2篇李正跃
  • 2篇赵丹
  • 2篇刘新月
  • 1篇尹朝先
  • 1篇王崇德

传媒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农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1
  • 2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坏死环斑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感染李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PNRSV)植株病毒的特异性检测,将DAS- ELISA、RT-PCR方法综合改进、优化,建立了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检测PNRSV的方法.该方法采用PNRSV抗体特异性免疫捕获病毒,并根据GenBank中PNRSV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PN5/PN3进行PCR扩增,得到约760 bp大小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结果表明:产物序列与PNRSV的外壳蛋白编码基因存在94%~98%的同源性.检测广泛性以及灵敏度比较研究显示.IC-RT-PCR方法能从含量很低的受病样品中检出PNRSV,检测灵敏度与RT-PCR相近,但所检测样品的范围更广,适用于从植物各部位检测低含量的病毒.IC-RT-PCR检测灵敏度比DAS-ELISA方法高出1000倍.
郭俊陈精兰李凡黄扬尹朝先陈海如
关键词:月季李坏死环斑病毒
百合斑驳病毒云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CP结构预测被引量:2
2018年
对云南嵩明百合上发生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 V)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对LMo V嵩明分离物(LMo V-SMi1、LMo V-SMi2)和玉溪分离物(LMo V-YXi1、LMo V-YXi2)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发现云南的LMo V分为2个类群,玉溪分离物属于种群I,嵩明分离物属于种群II。2个类群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6.7%~89.5%、90.1%~92.7%,玉溪分离物和嵩明分离物相比,cp基因发生了3个核苷酸的缺失。对国内外LMo V所有分离物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LMo V分离物可划分为2个种群,种群I分离物较种群II分离物几乎均存在1个苏氨酸缺失的差异。此外,对LMo V-SMi2的CP相关特性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预测,认为该蛋白为球状,具有较强的表面可能性,不存在跨膜区域,大多数区域能够形成主要的抗原决定簇,主要集中在aa12-22、aa31-42、aa83-99、aa179-191、aa215-223、aa249-259区段,可作为制备抗血清选择抗原的参考。LM o V-SM i2和LM o V-YXi1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空间结构差异不大。
李月月孙健谭冠林马琨玲李凡
关键词:百合斑驳病毒基因组外壳蛋白
侵染百合的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Ⅱ分离物c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从云南大理的东方型百合上得到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MV-DL),ELISA检测初步确定为CMV亚组Ⅱ分离物,设计并合成CMV亚组Ⅱ的特异引物,RT-PCR扩增得到1条约800 nt的特异片段,经克隆及序列测定,该片段长828 nt,包含的外壳蛋白(CP)基因由657 nt组成。将该分离物的cp基因与其它14个CMV分离物进行同源性比较,在核苷酸水平上与CMV亚组Ⅰ和亚组Ⅱ的同源性分别为76.8%-78.1%和98.6%-99.2%;在氨基酸水平上与CMV亚组Ⅰ和亚组Ⅱ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4.3%和95.9%-100.0%。结果表明CMV-DL为CMV亚组Ⅱ成员。
赵丹孔宝华李凡蔡红王连春陈海如
关键词:黄瓜花叶病毒百合RT-PCRCP基因
侵染野茼蒿引起黄脉症状的联体病毒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采自云南元江的野茼蒿表现为明显的叶脉黄化症状,从中检测到的病毒分离物分别命名为YYJ1,YYJ2,YYJ3。利用已经报道的联体病毒通用引物PA/PB对多株野茼蒿样品进行PCR检测,扩增到约500 bp大小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序列测定表明,YYJ1,YYJ2与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98%。YYJ3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Jinghong)的同源性达98%。初步断定云南烟草曲叶病毒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是侵染元江野茼蒿的两个主要病毒。同时,利用扩增联体病毒卫星DNAβ的引物beta01/beta02对不同染病植株进行检测,未检测到联体病毒的卫星DNAβ。
陈精兰李凡李越扆守鑫郭俊陈海如
关键词:分子鉴定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被引量:10
2008年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李越刘云龙李凡唐小艳陈精兰陈海如
关键词:抗病性鉴定致病性分化
香石竹茎枯病致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筛选
香石竹茎枯病是在香石竹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对立枯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 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所供试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对多种碳、氮源都能有效利用,其中,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为最佳...
杨子祥范静华孔宝华陈海如杨泮川李凡
关键词:香石竹立枯丝核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文献传递
香石竹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对尖孢镰刀菌石竹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dianth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落在所供试的培养基上均能够生长,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氮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和可溶性淀粉为最适合碳源。菌落在4-35℃范围均能生长,最适合温度为25℃。在pH 2-9的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合pH 6。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得最好,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得最慢。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该菌是一类对营养需求不高,对环境适应力强的病原菌。
王辉孔宝华李凡范静华陈海如杨泮川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文心兰病毒病病原鉴定被引量:3
2007年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文心兰栽培基地发现了具有病毒病典型症状的感病文心兰植株。感病样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长460-500 nm的线状病毒粒体和长约300 nm的杆状病毒粒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分别与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粒体大小一致。感病样品可以和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血清中的一种或两种呈阳性反应。利用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可以扩增到与引物设计预期大小一致的核酸条带。由此证明,云南文心兰病毒病的病原是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
王钰丽李凡李正跃赵瑞荣陈海如
关键词:建兰花叶病毒齿兰环斑病毒
6种植物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被引量:9
2009年
选用田间常见的6种植物,用蒸馏水对其进行浸提,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植物提取物。大多数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蒿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1.46%,桉树、青蒿次之,抑制率分别为70.00%、62.20%,紫茎泽兰、芹菜抑制效果较差,分别为31.77%、3.43%,而蛇床子无抑制效果。根据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和离体抑菌试验结果,选取抑制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用于非洲菊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青蒿、桉树的植物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的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6.58%、65.92%,可用于新型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李玲宋旭敏李凡赵瑞荣王天祥孟坤权龙亚芹张星陈海如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
云南番木瓜花叶病病原鉴定被引量:4
2006年
西双版纳、保山、楚雄以及玉溪等地的感病番木瓜叶片表现为花叶或褪绿,叶片畸形,果实表面布满不规则线纹、环纹及环斑等症状。对感病番木瓜材料进行了电镜观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80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设计PRSV特异性引物对感病番木瓜材料进行RT-PCR检测,获得的扩增产物和引物设计大小相符;利用双生病毒特异性引物没有检测到双生病毒。确定引起云南番木瓜花叶病的病原为番木瓜环斑病毒。
孙健李凡王钰丽王海宁王崇德陈海如
关键词: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原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