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793)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谭晓阳张衡金鑫张国华陈松灿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多视图
  • 1篇人头
  • 1篇人头检测
  • 1篇视频
  • 1篇视频流
  • 1篇视图
  • 1篇梯度特征
  • 1篇图像
  • 1篇曲率
  • 1篇自然图像
  • 1篇矩阵
  • 1篇矩阵分解
  • 1篇聚类
  • 1篇计数
  • 1篇公车
  • 1篇非负矩阵
  • 1篇非负矩阵分解
  • 1篇边缘检测
  • 1篇LBP

机构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3篇谭晓阳
  • 1篇陈松灿
  • 1篇金鑫
  • 1篇刘大琨
  • 1篇张衡
  • 1篇张国华

传媒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视频流的复杂场景公车人头对象计数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安装于公车内顶棚的单目摄像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CENTRIST(census transform histogram)及LBP(local binary patterns)特征描述子对输入图像进行快速人头检测,然后结合视频流中包含的目标运动信息、被检测对象的外观信息、以及上车时间先验信息等来得到准确的人头数目。通过在现实场景下采集的真实公车视频流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以接近实时的速度工作,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复杂场景下人头计数中的误检率及漏检率。
张国华谭晓阳陈松灿
关键词:公车人头检测LBP
基于多视图聚类的自然图像边缘检测被引量:10
2016年
梯度特征对线性光照变化保持不变性,而稀疏编码方法能从图像数据点中得到数据的统计特性.多视图聚类算法是把同一聚类中的不同属性集合视为不同视图,考虑不同视图的重要性进行协同聚类.文中提出基于多视图聚类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将两种特征结合在一个统一的多视图聚类框架中,从而有效提高边缘检测的鲁棒性.该算法使用图像局部特征与稀疏编码结合的方式训练模型,并增加图像像素的空间信息和曲率信息的约束获得图像全局特征,保证检测边缘的准确性和区域一致性.在两个公开的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衡谭晓阳金鑫
关键词:边缘检测梯度特征
基于大间隔编码的空间非负矩阵分解被引量:1
2015年
虽然基于局部的表示方法在图像处理中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非负矩阵分解只有隐式局部约束,导致分解不唯一和基图像不够局部.另外,局部性与判别性作为样本表示的重要性质几乎没有在非负矩阵分解中被同时考虑过.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大间隔编码的空间非负矩阵分解,将图像数据看作像素构成的二维网络,借鉴网络中的知识将空间信息嵌入基图像,不但施加了显式的局部约束,而且能够弥补数据向量化损失的空间信息.同时,利用大间隔约束学到的额外一维空间平衡重建误差和判别性约束对基图像的影响.在AR数据库和扩展的Yale B数据库上的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非负矩阵及其他几种典型的扩展方法,基于大间隔编码的空间非负矩阵分解更加鲁棒.
刘大琨谭晓阳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