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EA810087)
- 作品数:2 被引量:41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世熔邓良基胡玉福方从刚郑小佳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川中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被引量:34
- 2006年
- 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川中丘陵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菜地、林地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林地>菜地>旱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菜地>旱地>林地>荒草地;土壤全磷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菜地>旱地>林地>水田>荒草地。
- 胡玉福邓良基张世熔方从刚郑小佳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 川中丘陵区城墙岩群和蓬莱镇组紫色岩上土壤性质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白垩系城墙岩群(K1cg)和侏罗系蓬莱镇组(J3p)两种紫色母岩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紫色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粘粒含量低,而砂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低,而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在相同的地形部位上,J3p发育的土壤粘粒、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K1cg发育的土壤,而K1cg发育的土壤pH和土壤全磷均高于J3p发育的土壤,两种紫色岩母质形成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差异不明显。从丘顶到丘脚,土层逐渐增厚,土壤粘粒含量逐渐递增,砂粒含量逐渐递减;土壤有机质及各种矿质养分含量均呈递增趋势。
- 胡玉福邓良基张世熔凌静黄成毅方从刚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母质土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