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018)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林天瑞赵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三叶虫
  • 3篇聚类分析
  • 3篇寒武纪
  • 3篇寒武系
  • 1篇地台
  • 1篇动物群
  • 1篇星虫
  • 1篇早奥陶世
  • 1篇软甲纲
  • 1篇珊瑚
  • 1篇生物带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纪
  • 1篇浅水
  • 1篇节肢动物
  • 1篇节肢动物门
  • 1篇聚类
  • 1篇甲壳
  • 1篇奥陶世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林天瑞
  • 1篇赵鑫

传媒

  • 6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Mufushania三叶虫分类
2019年
通过对我国己经正式发表的Mufushania三叶虫的18个种模式标本的头盖特征进行Q型聚类分析,并结合传统定性分析后,提出其中Mufushania shalangensis Zhang and Zhou inZhang et al.,1980,M.angustilimbata Zhang and Zhou inZhang et al.,1980,和M.kailiensis(Yuan in Yuan et al.,2002)(=Elrathiella kailiensis Zhou in Lu et al.,1974)等3种应从Mufushania属中删除,对余下15个种,通过修订,转移和归并为2个种:M.nankingensis Lin,1965和M.bella(Yuan in Yuan et al.,2002)。本文将对研究我国寒武纪第二世晚期褶颊虫类三叶虫系统演化、生物地理分区以及华北与华南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依据。
林天瑞
关键词:三叶虫聚类分析寒武系
中上扬子区寒武纪第二世浅水地台相三叶虫生物带的划分
2018年
依据《国际地层指南》有关生物地层单位定义、类型和命名等法规,对我国寒武纪第二世浅水地台相三叶虫动物群分带中所存在问题提出修订意见,同时也与该区深水斜坡相三叶虫带划分做了对比,为华南地区寒武纪生物带划分、对比和岩相古地理重建提供较重要依据。
林天瑞
关键词:生物地层三叶虫生物带寒武纪
江西早奥陶世武宁动物群中Wuningia multisegmenlata Lin,1990再研究
2018年
文中通过对江西早奥陶世武宁动物群再研究,对其中Wuningia multisegmenlata Lin,1990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该种背壳狭长,外骨骼可分为头甲、躯干和尾甲三部分,头甲由两个亚椭圆形瓣壳组成,外边缘具极窄的脊,头甲腹面前部伸出一对细长、由多分节组成的单肢型触角;躯干窄而长,可分40多个体节,每个体节分为一个轴区和两个肋区;尾甲呈剑状。该文不仅丰富了节肢动物化石资料,同时也可为研究节肢动物系统演化和早奥陶世生物相及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依据。
林天瑞
关键词:节肢动物门软甲纲早奥陶世
也论三叶虫群星虫属(Asteromajia)
2017年
袁金良等(2014)发表的《论寒武系馒头组三叶虫群星虫属(Asteromajia)》一文中,将我国以往所描述的4个属(Kochaspis Resser,1935,Asteromajia Nan and Chang,1982,Hsuchuangia Lu and Zhu in Qiu et al.,1983,Bagongshania Lin in Qiu et al.,1983)及对应的15个种,归并为1属7种:Asteromajia hsuchuangensis(Lu in Lu and Dong,1952),A.quadrata(Resser and Endo,1937),A.liuheensis(An,1966),A.huainanensis(Lin in Qiu et al.,1983),A.luliangshanensis(Zhang and Wang,1985),A.?yangchengensis(Zhang and Wang,1985),A.?longiceps(Lu and Zhu,2001)。文中作者通过对原4属15种的属征和模式种特征进行相互对比研究,重新归并为2属6种:Asteromajia duplicata Nan and Chang,1982,Asteromajia hsuchuangensis(Lu,1952),Bagongshania huainanensis Lin,1983,B.quadrata(Resser and Endo,1937),B.luliangshanensis(Zhang and Wang,1985),B.longiceps(Lu and Zhu,2001)。
林天瑞
关键词:三叶虫寒武系
湖北秭归三叶虫Ushbaspis hubeiensis新材料及其研究意义
2017年
文中通过对Ushbaspis hubeiensis(Lin,1978)新材料的研究,对该种三叶虫躯体构造特征做了重要补充,使人们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将为今后进一步对乌什巴盾壳虫类(ushbaspid)三叶虫的分类、系统演化的研究以及对寒武纪第二世生物地层划分,提供一些重要依据。文中还就张文堂等(1980)将采自贵州湄潭的Kepingaspis sp.标本鉴定为Metaredlichioides constrictus Qian and Yao,1974提出质疑。
林天瑞
关键词:寒武纪
青海大柴旦地区石炭纪早期珊瑚微礁的形态特征及其环境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记述了青海大柴旦地区石炭纪早期珊瑚微礁与单体的立体标本的形体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对其生存环境诸要素变化幅度的灵敏反映,而且群体微礁与单体珊瑚的形体变化之间可与之相互印证,具有明确的生态与指相意义。鉴于绝大多数珊瑚礁均保存于碳酸盐岩层中,只能通过风化面或切片、难以全方位来观察,这一分析为珊瑚礁形体与环境变化的相关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信息。
段吉业赵鑫
中国Abadiella三叶虫的种级分类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对我国己经正式发表的abadiellid类三叶虫的18个种(包括2个属和1个亚属)模式标本的头盖特征进行Q型聚类分析,并结合传统定性分析后,再次证明Parabadiella Chang,1966,Parabadiella(Danangouia)Chen,1985和Guangyuanaspis Chang and Qian,1974均是Abadiella Hupé,1953的晚出异名;另将该属的18个种归并为9个种:A.huoi(Zhang,1966),A.elegans(Lee,1978),A.longmenshanensis(Lee,1978),A.yunnanensis(Luo,1981),A.elevata(Lee,1978),A.hanzhongensis(Chen,1985),A.modaoyaensis(Chang and Qian,1974),A.shaanxiensis(Zhang and Lin,1980),A.wudingensis(Zhang and Lin,1980)。本文将对研究我国寒武纪三叶虫系统演化、生物地理分区以及生物地层划分和时代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林天瑞
关键词:三叶虫聚类分析寒武系
论我国寒武纪第二世Ushbaspis Pokrovskaya,1965——应用聚类分析探讨Ushbaspis种的分类被引量:2
2017年
应用聚类分析探讨我国原Metaredlichioides Chien and Yao,1974属中13个种和产于哈萨克斯坦的Ushbaspis属的模式种——Ushbaspis granulata Pokrovskaya,1965的分类。将我国原Metaredlichioides属中13个种归并和修订为4个种:Ushbaspis constricta(Chien and Yao),U.hubeiensis(Lin),U.meiziwanensis(Yin)和U.shiqianensis(Yin)。并对Metaredlichioides与Ushbaspis两个属的模式种进行定量分析,所取得的结论与张文堂(Chang et al.,1997)以定性分析提出Metaredlichioides是Ushbaspis的晚出异名的意见完全一致。
林天瑞
关键词:三叶虫聚类分析寒武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