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5J007Z)

作品数:5 被引量:326H指数:5
相关作者:魏在江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隐喻
  • 3篇英汉
  • 3篇情态
  • 3篇情态隐喻
  • 2篇语篇
  • 2篇转喻
  • 2篇汉语
  • 1篇英汉语
  • 1篇英语
  • 1篇语篇功能
  • 1篇语篇衔接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用推理
  • 1篇认知语言学
  • 1篇主观
  • 1篇主观化
  • 1篇主观性
  • 1篇转喻认知
  • 1篇衔接

机构

  • 5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6篇魏在江

传媒

  • 2篇中国英汉语比...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国语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被引量:58
2007年
近年来,转喻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现在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转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隐喻还更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但是,以往对转喻的研究主要在词汇和句法层,很少涉及语篇层。本文以当代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篇层面对转喻的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我们的研究表明,转喻具有比较明显的语篇衔接功能,文章强调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魏在江
关键词:概念转喻语篇衔接隐喻
基于功能的英汉语情态隐喻对比研究被引量:33
2008年
本文从情态隐喻句式的非一致式、英语情态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名词化与及物过程的转换、情态隐喻与情态的主客观取向系统、情态的三级量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英汉语情态隐喻对比研究,以便为汉语情态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从形式上讲,英语和汉语都有情态句法的非一致形式,但英语更多采用形合手段,因而更为清晰;汉语更多采用词汇意合手段,因而较为模糊。从功能上讲,英汉语都有情态隐喻用法的情况。
魏在江
关键词:情态隐喻及物性过程
基于功能的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
1.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对英国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十分热烈。Halliday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也常常出现在语法层,因而扩大了隐喻的范围,这是对语言学研究的一...
魏在江
文献传递
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被引量:53
2007年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可以从隐喻表达说话人的情感、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可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魏在江
关键词:隐喻主观性主观化
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被引量:165
2006年
以往的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是一种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它起着语篇构建、衔接和连贯的功能。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研究,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的界面着眼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隐喻的理论研究,试图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隐喻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层、句法层,也应该从语篇的层面去研究。从语篇的层面去研究隐喻不但可以揭示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也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魏在江
关键词:隐喻语篇功能认知语言学连贯
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
本文对英汉语中的情态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从英汉语的情态隐喻的句法表现形式、语篇标记、情态级别、语调、语境依赖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旨在为汉语情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从形式上讲,英语和汉语都有情态句法的非一致形式,但英语...
魏在江
关键词:情态隐喻英语汉语
文献传递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被引量:30
2007年
转喻基于邻近联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以及指称、描述事物的重要手段。转喻既有开放性,又有多维性、临时性、创造性。转喻与隐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用一种体验、经历去映射、构建和设定另一种经验与存在,使其更加生动、更加直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出发,论述了转喻与语用推理、转喻与概念整合的关系,分析了转喻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和功能,并从跨空间投射映现理论的视角,探讨了转喻的成因。
魏在江
关键词:转喻认知语用推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