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SS002)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雄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冷战
  • 2篇华侨
  • 1篇东南亚华侨
  • 1篇新中国
  • 1篇战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考量
  • 1篇华侨政策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刘雄

传媒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国家安全与华侨利益的双重考量——论新中国对东南亚华侨政策的演变(1949—1960)被引量:3
2013年
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东西方冷战的特殊情势下,中国对国家安全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对东南亚华侨政策的制定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极其复杂的局面。如何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同时,又切实维护华侨利益?这需要非凡的政治智慧,也考验着共和国领导人。从默许华侨参与当地革命,突出政治,到要求他们恪守侨民身份,低调行事,再到1954年后希望他们转变为当地居民,中国的东南亚华侨政策经历了显著的演变过程。其间对国家安全与华侨利益的双重考量,始终是中共制定与执行东南亚华侨政策的原动力。虽然诸多结构性因素使中国在华侨问题上可以作为的空间备受限制,但其政策制定与执行仍不失灵活性。
刘雄
关键词:冷战
试析战后东南亚华侨社会变迁中的冷战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冷战迅速向东南亚地区蔓延。遍布于东南亚的华侨开始进入西方战略家的视野,他们担心这些人会在中国共产党向南扩张时充当"第五纵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切断华侨与祖国的联系。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东南亚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地位,普遍采取限制和排斥华侨的政策,表现出极强的民族利己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冷战因素扮演着某种催化剂的作用,并在需要时成为方便的借口。国民党残余力量在逃到台湾后,也趁冷战的形势,以反共为名拉拢和控制东南亚华侨。在此种复杂局势下,大多数东南亚华侨出于生存的需要,最终选择归化于居住国,从而完成华侨史上最深刻、最激烈的变革。
刘雄
关键词:东南亚华侨冷战社会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