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XW058)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莉黄婉童杨澜靳振勇余红卫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民间文化
  • 2篇视域
  • 2篇国家形象
  • 2篇汉语
  • 2篇翻译
  • 2篇创伤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动词
  • 1篇新媒体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形容
  • 1篇形容词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译本
  • 1篇译介
  • 1篇译名
  • 1篇隐喻

机构

  • 13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莉
  • 2篇杨澜
  • 2篇黄婉童
  • 2篇靳振勇
  • 1篇余红卫
  • 1篇吴玲

传媒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新闻爱好者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作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东方翻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媒体助推民间文化对外传播路径被引量:11
2021年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推进,深刻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形态,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和对信息的垄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是对"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并且推动"实现"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力量来自民间,可以说民间文化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平台和新视野。
余红卫
关键词:新媒体民间文化国家形象
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调试——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民间文化是最具民族特性也是最具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品类,正是这种民族性和差异性最容易引起关注。但是一味主张文化"绝对性""原汁原味"地对外传播,对"国家公关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而言是不现实的。传播者在选择传播內容和方式时要有所取舍、提升和创新,注重对世界文化共性的展示和文化差异性的改造,注重用现代元素展示传统文化主题。这种文化调试应该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对外传播,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可行性办法。
张莉
关键词:民间文化剪纸艺术
“眼”和“目”词群的概念隐喻系统及其体验基础研究
2014年
论文收集筛选、系统考查和分析了汉语中的视觉器官"眼"和"目"词群的隐喻语料,实证性地探究了视觉器官的概念隐喻系统及其认知理据和体验哲学基础。研究发现:这些语料是视觉概念隐喻在词汇面留下的认知轨迹,折射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它连接起语言、认知和身体经验,语言的隐喻化过程就是人类借助具体对抽象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过程。
张莉
关键词:概念隐喻
伦理视域下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伊恩·麦克尤恩通常以日常生活中的创伤事件为切入点,以独特的方式刻画不同背景的人物在遭遇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历程,并挖掘其深藏的情感契机与伦理困境。以麦克尤恩的代表性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创伤与伦理的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麦克尤恩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特征,探索创伤事件、创伤性人格在麦克尤恩作品叙事主题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背后的伦理缘由。
杨澜
关键词:创伤叙事伦理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文化接受——以《赵氏孤儿》三个译本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元代戏曲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从初入欧洲被节译、被改写到被全文翻译,可以说《赵》剧代表中国文学由东向西做了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文化旅行。马若瑟、伏尔泰、儒莲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译本在这段旅行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三个译本在文化语境、译本特点及译本接受等方面存在相互关联,译者恰当把握各种因素,促成该剧在不同时期均为目标语受众广泛接受。探讨《赵》剧的译介历程,对我们今天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张莉
关键词:《赵氏孤儿》节译全译
网络流行语及其社会传播功能被引量:11
2019年
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流行语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事实和折射广大民众普遍心态的语言表征。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镜像,是观测社会心态的窗口和手段,它具有疏导社会消极情绪和强化社会积极情绪的功能,是社会心态引导和培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探索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功能是创新社会心态培育工作中值得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黄婉童
关键词:大众传播网络流行语社会功能
民间文化对外传播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势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不仅取决于经济这样的硬性因素,而且需要依靠文化的柔性展示。享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民间文化,在对外构建国家良好形象的传播中具有六个方面的优势: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头活水;民间文化充满草根魅力;民间文化的东方神韵充满吸引力;民间文化会讲故事润物无声;民间文化和而不同;民间文化助推实现中国梦。即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之源,其特有的根源性、大众性、差异性、亲和性、调适性和融通性等特点,注定它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树立良好大国形象的文化使者。
张莉
关键词:民间文化国家形象
对“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复合型人才应是一专多能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无可替代地成为复合型人才最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辅助性技能。"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与高校外语系(学院)遵循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截然不同,"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亟待引起重视。
张莉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ESP
模因论视域下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太极拳模因是集拳术器械模因、太极文化模因、中医模因等于一体的模因综合体,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是太极拳模因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的过程。太极拳模因的综合性决定了太极拳模因宿主协同助力其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太极拳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调试和演变是太极拳模因适应和变异作用的结果,也是太极拳的发展在异域文化中的延续和延伸。
黄婉童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名可名 非常名——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双关的翻译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一、译名问题译名问题,自古有之,且总伴随着争论。严又陵日:“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语道破译名之难。传统翻译研究通常视人名为专有名词,习惯采用音译,人名翻译研究主要是规范问题。张岂之和周祖达主编的《译名论集》(1990)收集了从“五四”时期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关于译名问题的著名论述,涵盖译名发展史、原则与方法、译名商榷以及统一译名的原则、意义等议题。20年后,人名翻译问题的讨论依然激烈。王金波(2003)以翻译研究中几位外国学者的汉语译名为例。
靳振勇
关键词:翻译问题人名文学作品汉语译名双关英语翻译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