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70190)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旭莫静赵江华牟章兵吴宁玲更多>>
- 相关机构:三六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3例被引量:2
- 2009年
- 牟章兵朱晋李旭松
- 关键词:后屈光回退降眼压药物药物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马来酸噻吗洛尔
- 降眼压药物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降眼压药物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的200例(394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和对照组,根据术前屈光度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四个亚组,根据角膜基质床厚度分为A(<300μm)、B(300~350μm)和C(≥350μm)三个亚组,分别对两组的各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术后6个月的屈光回退比率比较进行χ2检验,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139例(275眼)患者完成有效观察。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回退率低于对照组(0.71%、5.19%)。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的低度、中度、B亚组和C亚组病例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过矫屈光度方面,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的角膜曲率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降眼压药物可减少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特别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基质床厚度偏薄的患者来说,还可以增加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可能在预防屈光回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 牟章兵吴宁玲莫静谢艾芮黄旭赵江华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屈光回退卡替洛尔
-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和稳定性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牟章兵朱晋李旭松向金梅谢艾芮
- 关键词:后屈光回退LASIK术降眼压药物药物治疗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 个体化用药方案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个体化用药方案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LASIK手术患者208例416只眼,分为个体化用药组和传统用药组,对两组术后6月的屈光回退比率进行X^2检验;两组术后1d、1月、3月、6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分别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术后6月回退率个体化用药组为0.53%;传统用药组为3.54%,个体化用药组低于传统用药组(X^2=4.4286,P〈0.05)。两组术后1d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P〉0.5),术后1月和3月个体化用药组低于传统用药组(t=2.73,P〈0.01;r=2,34,P〈0.05),术后6月个体化用药组高于传统用药组(t=2.57,P〈0.05)。两组术后1d过矫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以后两组屈光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个体化用药组下降较慢,各时间点均高于传统用药组(t=4.47,P〈v0.01;t=7.43,P〈0.01;t=5.53,P〈0.01)。两组术后1d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9〉0.05),以后两组角膜曲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个体化用药组增加较慢,各时间点均低于传统用药组(t=2.65,P〈0.01;t=3.36,P〈0.01;t=3.00,P〈0.01)。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可增加LASIK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较少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是预防屈光回退的一种有效手段。
- 牟章兵朱晋李旭松谢艾芮莫静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屈光回退
-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评估和机制探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估降眼压药物—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的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25例(46眼),收集治疗前和治疗1mo后的UCVA、BSCVA、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眼压、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曲率的变化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1mo后的UCVA由治疗前的0.63±0.27上升为0.95±0.33(t=9.07,P<0.01),其中提高1行的14眼(30%),提高2行以上的27眼(59%),不变的5眼(11%),有效率达89%;BSCVA治疗前为1.19±0.27,治疗1mo后为1.29±0.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1);屈光度治疗前(-1.39±0.69)D,治疗1mo后为(-0.57±0.62)D,平均下降(0.82±0.50)D(t=11.15,P<0.01);角膜前表面曲率治疗前为(37.64±1.68)D,治疗1mo后为(37.14±1.81),下降为(0.50±0.34)D(t=10.02,P<0.01);眼压治疗前平均为(11.84±1.91)mmHg,治疗1mo后为(11.14±1.60)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降眼压药物—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眼压,使前膨的全角膜(包括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得到回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 牟章兵李旭松朱晋向金梅谢艾芮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屈光回退降眼压药物噻吗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