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18)
- 作品数:51 被引量:356H指数:10
- 相关作者:邓砚苏桂武聂高众江东白仙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降雨干扰与短临震兆异常的识别方法被引量:7
- 2016年
-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 冯琼松崔庆谷贾华李思瑶李鹏
- 关键词:前兆资料短临异常
- 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本文以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了天津港区1987-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土地类型空间格局重心4种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在GIS支持下定量地分析了天津港区1987-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方向、程度、时空格局差异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1987-1995年天津港的建设处于改革开发之后的探索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程度不高;1995-2003年天津港稳步拓展,港口区域建设用地向北迅速扩张;2003-2010年天津港步入以港区外迁为特征的专业化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剧烈变化。20多年来,天津港在空间形态上呈现沿海岸线先向北向陆,后向南向海的扩张模式,侵占水田、滩涂和填海造陆是天津港港口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途径,同时区域还存在大量非理性的圈海养殖和围海造田现象。研究认为港口专业化发展、宏观和微观政策,以及个体目标驱动是影响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关注生态、经济与区域的和谐发展,通过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以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于充分认识港口发展规律,保护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和合理规划港口区域土地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刘保晓黄耀欢付晶莹江东
- 关键词:港口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
- 唐山古冶、滦县地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小震活动与断层运动紧密相关,小震定位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断层破裂、发震构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地区1978—2011年内发生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地震学与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唐山地震构造系统与滦县地震构造系统的交汇区,对连续、丰富的地震数据进行时间、空间综合分析,发现古冶东侧出现一条新生地震带。开滦煤矿地质资料证实了该新生地震带展布与徐家楼—王喜庄基岩断层完全重合,推测2010年MS4.2地震与2012年MS4.8地震均由徐家楼—王喜庄断层活动引起,应加强该区地震监测工作。
- 刘亢曲国胜房立华李红光
- 关键词:发震构造双差定位
- 彝良“9·07”M_S5.7、5.6地震震亡人员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系统收集、整理了彝良"9·07"MS5.7、5.6地震造成的81名震亡者的资料,分析研究了本次地震震亡人员的特征和原因。结果表明:彝良地震震亡人数多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壮年劳动力人口震亡人数和占震亡总数的百分比较高,震亡人员均为农村户口;其中外地户口震亡人数超过当地户口震亡人数,男性震亡人口总数和相对震亡率远高于女性,震亡人员以汉族为主但少数民族相对震亡率较高。次生地质灾害严重、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度高、震害叠加、经济发展水平低等是该震造成较多人员死亡的重要原因;山体滑坡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震亡人员多的最直接原因,滑坡砸死的人数超过总震亡数的74.07%;灾区矿点密集、采矿方式粗放、采矿人员地震逃生意识欠缺、逃生能力差等是该次地震人员死亡的突显特征。
- 白仙富戴雨芡余庆坤张方浩李永强
- 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提高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的准确性,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震级地震与当地活断层之间的相应关系,然后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各烈度区的长短轴经验矩阵;基于此,结合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种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方法。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分为初评估和动态修正两个阶段。初评估阶段为震后0.5~1 h,实现影响场方向和各烈度区面积的准确评估;动态修正阶段为震后1~2 h,实现影响场空间分布的准确评估。初评估阶段以微观震中为中心、以对应震级的最近断层方向为影响场方向、采用矩阵给出的该震级各烈度区长短轴长度进行影响场计算;动态评估是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利用余震信息快速判定宏观震中和影响场方向,并将影响场中心(宏观震中)和方向修正到基于余震信息判定的结果上。最后,以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为例,介绍了此方法的技术流程、实用范围和可靠性。
- 白仙富戴雨芡赵恒
- 关键词:地震影响场应急评估余震
- 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市政府为例被引量:8
- 2013年
- 以系统挖掘震后县市政府应急处置行为特征和规律为目标,首先提出了"地震应急行为模式"的概念框架,然后明确了该模式主要构成要素的确定方法;继而利用这一框架,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市政府为例,通过典型案例的详细剖析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它们在汶川地震后应急行为模式的全貌和一些整体性的规律;最后,分析得出了汶川地震极重灾县市政府地震应急处置的主要阶段特征和关键时间点。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应急行为模式"的概念框架对震后收集到的海量的政府应急处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是深入挖掘其地震应急处置经验的有效手段;同时提炼出的应急模式将为提高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编制水平和实际操作性提供科学依据。
- 邓砚聂高众
- 关键词:地震应急汶川地震
- 山东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根据有关规定,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构)筑物均应按安全性评价烈度鉴定结果进行抗震设防设计。但在广大的农村,大量民居是没有纳入管理的。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很大,如有破坏性地震发生,这类建筑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山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建设厅及潍坊市市政府于2007年至2008年对诸城市农村民居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对这批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诸城市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地震安全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地震烈度图的对比,发现山东农村民居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 冀东普董翔郭惠民
- 关键词:农村民居
- 昆明台前兆仪器故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多年前兆仪器故障的检修实例,总结工作中应熟悉掌握的故障排解方法。帮助台站人员快速排除类似故障,为台站资料的连续、可靠提供保障。
- 冯琼松李思瑶赵琴贾华杨星
- 青海玉树地区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的响应现状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小学生响应地震灾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玉树地区小学生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整体偏低;多数小学生在地震发生时没有采取紧急避震或逃生的措施,但大部分小学生都具有帮助和解救他人的意愿;多数小学生容易受地震谣言的影响,其抵御地震谣言的能力还比较弱;地震发生之后,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害怕、慌乱和悲伤等不良情绪,但多数小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今后,应当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其它有效途径向小学生宣传地震灾害和知识,提高小学生辨识地震谣言的能力;向小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自救互救技能,并且要加强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小学生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
- 仵焕杰魏本勇田青刘峰贵
- 关键词:地震灾害小学生
- 汶川地震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易损性探讨被引量:10
- 2013年
- 由于高震级、高烈度地震的发生在某一区域是小样本事件,基于区域历史震例的震害预测方法对强震损失的快速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探讨利用时效性高的孤立强震震例进行震后的快速评估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了汶川地震的震害资料,以烈度区和行政区划为分类单元建立了汶川地震损失数据库。利用震区内130个县、市的震害数据,选用USGS PAGER系统中的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的函数模型计算得到了区域适用的人员死亡率。利用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记录,建立了极灾区、严重灾区、重灾区和受灾区的经济损失比,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震例对人员死亡率及经济损失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相应的损失率能够较好地估计川滇地区强震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及经济损失。
- 张维佳姜立新李晓杰杨天青
- 关键词: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