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202115)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兆彪秦勇陈世悦兰凤娟张智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多煤层
  • 2篇煤层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剖面
  • 1篇气系统
  • 1篇钻孔
  • 1篇钻孔剖面
  • 1篇煤层气
  • 1篇煤储层
  • 1篇煤体
  • 1篇煤体结构
  • 1篇控制机
  • 1篇控制机理
  • 1篇控制研究
  • 1篇含气
  • 1篇含气系统
  • 1篇非均质
  • 1篇非均质性

机构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省煤田地...

作者

  • 3篇杨兆彪
  • 2篇秦勇
  • 1篇阎纯忠
  • 1篇兰凤娟
  • 1篇陈世悦
  • 1篇张智杰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煤层气自然解吸的煤体结构控制研究
2015年
基于典型区块柿庄煤田和安阳煤田大量实测含气量地面解吸阶段数据,运用常压下自然解吸扩散模型1和模型2推算的综合扩散系数方程,对比分析了自然解吸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煤体结构决定其自然解吸特征。柿庄煤田煤样煤体结构较为完整,煤样解吸时间长,在3个月左右,解吸速率曲线表现为"两段式",解吸稳定阶段较长,衰减阶段不明显;安阳煤田煤体结构破碎,煤样解吸时间短,解吸时间在1个半月左右,解吸速率曲线表现为"三段式",即初始快速解吸阶段,稳定解吸阶段和衰减阶段。模型1和模型2计算的两个煤田的综合扩散系数总体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安阳煤田煤样综合扩散系数要大于柿庄煤田煤样综合扩散系数,且综合扩散系数表现出区域性,同一区域样品的综合扩散系数最终收敛在一起。
阎纯忠胡义生杨兆彪张智杰
关键词:煤体结构
多煤层储层能量垂向分布特征及控制机理被引量:36
2013年
研究多煤层储层能量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决定的含气系统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油气田地质学及煤层气开采实践将煤储层空气渗透率1×10-3μm2(原地渗透率0.1×10-3μm2)作为划分具有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和无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的界限值,不同性质含气系统的储层能量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黔西织纳钻孔实测煤岩物性为分析资料,结果显示:该区代表岩性孔渗性极差,发育于三级层序边界的煤层空气渗透率小于1×10-3μm2,同时吸附性较强,形成无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而其他煤层则单独形成具有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多煤层垂向发育多套具有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时,则应优先开采侧压面较高储层能量较大的煤组段。多煤层储层能量垂向分异的决定因素是煤岩系的渗透性,其中含煤岩系酸性环境下的特殊成岩作用是岩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发育于最大海泛面附近的煤层镜质组分多,孔渗性较好,易于形成具有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现代构造应力场大小是影响煤层渗透性的大小的重要因素。六盘水多煤层为典型的无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而织纳部分区域含煤层组或单煤层为具有统一压力的含气系统。
杨兆彪秦勇陈世悦刘长江
关键词:多煤层含气系统
钻孔剖面多煤层物性X-CT响应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钻孔剖面不同煤层的X-CT物性响应,分析了煤层物性及其在垂向序列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发现研究区3号、14号、23号、26号煤层的孔隙-裂隙较为发育,煤中孔隙呈星散状产出,裂隙不甚发育,且多被矿物充填。通过CT切片"顺层偏差"来定量表征煤层的非均质性,发现研究区含煤地层4个三级层序主煤层的CT偏差在垂向上呈单峰分布,以层序Ⅲ最大,指示其非均质性最强,同时也说明CT方法可用以定量表征煤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发现煤样CT偏差的垂向分布与海水进退旋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在海水进退控制下的成煤环境是影响煤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
杨兆彪秦勇兰凤娟
关键词:煤储层非均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