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06CZ012)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喜英刘龙民梁贤栋常晓铁胡宗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肾损
  • 4篇肾损害
  • 3篇高血压肾损害
  • 2篇动态血压
  • 2篇血管
  • 2篇益肾
  • 2篇益肾平肝
  • 2篇平肝
  • 2篇中医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系...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瘀
  • 1篇药疗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刘龙民
  • 5篇朱喜英
  • 4篇梁贤栋
  • 3篇常晓铁
  • 2篇胡宗仁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目前还没有方法能将其彻底治愈,而靶器官的损伤是其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肾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在高血压肾损害的防治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延缓甚至逆转肾损害的发展,从病因病机、中药应用、中成药应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
梁贤栋刘龙民朱喜英
益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益肾平肝方),中西药结合组(益肾平肝方+洛汀新),西药组(洛汀新),用药3个月,观测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3组组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ET、NO两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益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昼和夜间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和逆转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该药的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实现的。
梁贤栋朱喜英胡宗仁常晓铁刘龙民
关键词:阴虚阳亢高血压动态血压血管内皮
益肾平肝方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动态血压、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熟地、杜仲、桑寄生、钩藤、罗布麻、葛根和川牛膝)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动态血压、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益肾平肝方),中西药结合组(益肾平肝方+贝那普利),西药组(贝那普利),用药3个月,观测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3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中药组能明显降低尿mALB及β2-MG水平(P<0.01),且略优于西药组;治疗后ET、NO两指标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中药组、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益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白昼和夜间血压,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和逆转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微量蛋白尿,该药的降压及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实现的。
朱喜英梁贤栋胡宗仁常晓铁刘龙民
关键词:高血压肾损害动态血压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高血压及其肾损害
2009年
梁贤栋刘龙民朱喜英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高血压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病机的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从中医学角度来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的病位主要在肝、肾,涉及脾,其病证虚实夹杂,但多以虚为基础。该文从虚、实两个方面论述了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为中医学临床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常晓铁朱喜英刘龙民
关键词:中医学高血压肾损害肾虚气虚血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