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5415)

作品数:14 被引量:143H指数:8
相关作者:杨万泰刘莲英汪威于毅冰孙玉凤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主题

  • 7篇丙烯
  • 6篇接枝
  • 5篇光引发
  • 4篇酰胺
  • 4篇丙烯酰胺
  • 3篇乙烯
  • 3篇紫外
  • 3篇紫外光
  • 3篇紫外光引发
  • 3篇光接枝
  • 2篇乙烯酯
  • 2篇乳液
  • 2篇乳液聚合
  • 2篇接枝聚合
  • 2篇聚丙烯
  • 2篇反相
  • 2篇反相乳液
  • 2篇反相乳液聚合
  • 2篇分散聚合
  • 2篇LDPE

机构

  • 13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杨万泰
  • 8篇刘莲英
  • 2篇于毅冰
  • 2篇孙玉凤
  • 2篇何辰凤
  • 2篇赵京波
  • 2篇邓建平
  • 2篇汪威
  • 1篇孔令兵
  • 1篇杜久明
  • 1篇朱建武
  • 1篇于洪俊
  • 1篇盛东
  • 1篇程岳
  • 1篇黄振华
  • 1篇孟晶
  • 1篇梁爽
  • 1篇赵洪池
  • 1篇赵艳
  • 1篇何立红

传媒

  • 7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高分子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淀粉乙酸酯的阴离子接枝己内酯聚合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将淀粉在二甲基甲酰胺、吡啶存在下 ,以乙酸酐进行部分乙酰化 ,制备取代度为 0 7~ 1 9的淀粉乙酸酯 (St Ac) .以萘钠与淀粉乙酸酯中残余的羟基反应 ,将羟基转化为醇盐 (ONa) ,引发己内酯进行阴离子开环接枝聚合 ,合成了淀粉 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 (St g PCL)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研究了接枝前后聚合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并以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接枝条件如温度、溶剂、引发剂和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升高 ,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呈S曲线变化 ,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的增大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
何立红赵京波杨万泰
关键词:己内酯
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被引量:23
2002年
采用煤油为油相 ,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 ,以K2 S2 O8 Na2 SO3 氧化 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研究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确定了动力学表达式 :Rmax∝ [I]0 68[M]1 2 90 [E]0 71,Mη∝ [I]-3 66[M ]0 640 [E]-0 77;聚合表观活化能Ea=4 1 11kJ/mol。反应速率 时间曲线上未出现恒速平台 ,聚合过程不存在恒速期 ;扫描电镜未观察到反应后乳胶粒径比反应前乳胶粒径有数量级的下降 ;搅拌速率较低时 ,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常呈不规则形状 ,结果不易重复且乳胶粒径较大 。
刘莲英孟晶杨万泰
关键词: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成核机理
BOPP膜表面化学键组装制备多层膜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紫外光照射将半频哪醇自由基偶合到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膜表面,利用该偶合基团上的羟基与对苯二甲酰氯(TPC)和双酚A(BPA)进行交替反复的逐步缩合反应,制备了以共价键结合的多层组装膜。采用紫外(UV)、红外光谱(ATR-FTIR)跟踪和证实了组装膜的形成,并且膜的组装比较规则。
赵洪池刘莲英杨万泰
关键词:多层膜
紫外光引发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被引量:44
2005年
以聚丙烯酸接枝壬基酚聚氧乙烯(PAA -g -NPEO)作分散剂,紫外光(UV)引发丙烯酰胺(AM )在叔丁醇 水(TBA /H2 O)体系中进行了分散聚合.考察了聚合反应特征以及醇水比、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表面入射光强、反应温度、液层厚度等参数对聚合产物粒径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体系不存在诱导期,反应速度快,光照4 0min转化率可达到90 % ,产物分子量达6 . 5×10 6 .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所得聚合物粒子基本为球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汪威刘莲英黄振华杨万泰
关键词:分散聚合丙烯酰胺紫外光引发引发剂浓度叔丁醇诱导期
紫外光引发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采用二苯甲酮 (BP)为光引发剂 ,三乙胺 (TEA)为共引发剂 ,不同溶剂 (环己酮 ,四氢呋喃 )进行紫外光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醋酸乙烯酯 (PVAc) ,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引发剂、共引发剂和单体浓度等对单体的转化率和聚醋酸乙烯酯相对分子质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四氢呋喃体系中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较大 ,且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化率也较环己酮体系高。对两种溶液聚合体系 ,从聚合反应机理分析了相对分子质量较低且随引发剂。
于洪俊于毅冰杨万泰
关键词:聚醋酸乙烯酯光聚合
聚丙烯/丙烯腈表面接枝聚合反应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 12 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 %,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朱建武孙玉凤杜久明梁爽杨万泰
关键词:丙烯腈聚丙烯表面接枝聚合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散性能被引量:15
2005年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设计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在丙烯酰胺分散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机理。
汪威赵艳刘莲英杨万泰
关键词:接枝共聚物分散剂分散聚合
两步法LDPE/HSS表面光接枝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两步表面光接枝方法研究了乙烯基苯磺酸(HSS)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使LDPE膜表面有效强酸化,探讨了各反应条件对表面接枝的影响规律,利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
程岳刘莲英何辰凤杨万泰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表面光接枝
新型紫外光引发气/固聚合反应体系
2006年
设计了一个紫外光引发的气/固聚合反应体系,通过紫外光引发和三乙醇胺/二苯甲酮引发,在BOPP膜和玻璃表面分别直接获得了醋酸乙烯酯(VAc)聚合物。结果表明,在BOPP膜上的聚合物的交联度可达46%,而玻璃表面的聚合物溶解后可完全通过200目(0.071 mm)的金属网,分子量分布分别为6.0和4.0左右。这两处的聚合物层的质量和分子量都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温度升高不利于玻璃表面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利于BOPP膜上附着的聚合物可滤过部分分子量的上升。根据BOPP膜上聚合物层有一定程度交联的现象,本文改进了反应装置,在BOPP膜上获得了交联度大于95%的聚合物层,而同时在玻璃表面生成的聚合物较少,并仍可完全通过200目(0.071 mm)的金属网。
孔令兵邓建平杨万泰
关键词:醋酸乙烯酯光引发
可降解高分子量聚(己二酸二乙二醇酯)的合成被引量:10
2001年
介绍了一种合成可降解脂肪族聚酯的新方法。以有机环硅氮烷 (如八甲基环四硅氮烷、六苯基环三硅氮烷等 )作扩链剂 ,对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 (己二酸二乙二醇酯 )进行扩链 ,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 (己二酸二乙二醇酯 )。凝胶渗透色谱 (GPC)法研究表明 ,扩链后聚酯的数均分子量超过 32 0 0 0 ,重均分子量超过 70 0 0 0。采用1H NMR对扩链后聚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利用环硅氮烷 ,尤其是六苯基环三硅氮烷为扩链剂 。
吴晓峰赵京波杨万泰
关键词:扩链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