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05-11)

作品数:12 被引量:134H指数:9
相关作者:陈新军田思泉刘金立刘必林钱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水产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鸢乌贼
  • 5篇印度洋西北海...
  • 5篇渔场
  • 4篇渔场分布
  • 3篇种群
  • 2篇头足类
  • 2篇种群结构
  • 2篇资源密度
  • 2篇海面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1篇形态学
  • 1篇遥感
  • 1篇上升流
  • 1篇生物量
  • 1篇秋季
  • 1篇种群遗传
  • 1篇种群遗传结构
  • 1篇资源特征
  • 1篇温盐

机构

  • 1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陈新军
  • 5篇田思泉
  • 3篇刘必林
  • 3篇钱卫国
  • 3篇刘金立
  • 2篇叶旭昌
  • 2篇许强华
  • 2篇邵锋
  • 2篇杨晓明
  • 1篇周应祺
  • 1篇林东明
  • 1篇钟俊生

传媒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根据2004年9~12月和2005年3~5月印度洋西北部公海海域(13°N^20°N、59°E^64°E)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调查中所采集的样本,选取了12个站点48尾鸢乌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根据UPGMA聚类分析,样本中存在2个种群,13°N^18°N海域和18°N^20°N海域。分析得知,2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2150,表明不同种群间在遗传背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676±0.1801。2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1338,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8748。
刘金立陈新军许强华
关键词:鸢乌贼种群遗传结构RAPD印度洋西北海域
基于海洋遥感的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场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8
2006年
2003年9-11月中国鱿钓船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渔场进行生产性探捕调查,发现在16°N、61°E附近海域存在中心渔场,平均日产达5t以上,但渔场10d后迅速消失。本文结合本次调查生产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对这一渔场进行了分析。渔场形成内在动力在于上升流的存在,它使深海缺氧、营养丰富的海水上涌到表层,上升流影响区域SST低,表层藻类的繁盛,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值高。溶解氧缺乏,驱使鸢乌贼朝溶解氧比较丰富的区域即向SST高值和Chl-a低值的区域聚集,但鸢乌贼也有朝食物丰富区域即Chl-a高和SST低值区域觅食习性。鱼群易集中在SST梯度较大且Chl-a梯度较大的狭长区域。同时,当该海域附近上升流发生后,低压扰动有利于较大的SST梯度及Chl-a梯度的出现和维持,渔场海洋环境复杂,鱼群迅速聚集,形成中心渔场;而当低压扰动消失,风速增大,风向单一,渔场海洋环境单一均匀,鱼群会很快分散,中心渔场消失。
杨晓明陈新军周应祺田思泉
关键词:鸢乌贼渔场上升流海洋遥感
印度洋西北部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面温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2004年9月-2005年4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生产调查资料及海面温度数据,按经纬度1°×1°空间分辨率,采用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鸢乌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海面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月-翌年1月作业渔场分布比较分散,分布在11°30’~19°30’N,58°~64°E海域;2—4月作业渔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15°~16°30’N,60°~61°30’E。各月份的平均日产量波动不大。作业渔场的适宜海面温度为25~29℃。经Kruskal-Wallis统计检验,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CPUE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林东明陈新军
关键词:鸢乌贼渔场分布印度洋西北海域海面温度
阿拉伯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关系被引量:18
2006年
根据2004年9~12月在阿拉伯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中心渔场分布在62°E^64°E、12°N^13°N,59°E^62°E、15°N^18°N和62°E^64°E、18°N^20°N三个海区。中心作业渔场基本分布在冷水与暖水交汇边缘处,并处于冷水涡边缘一侧。中心渔场的适宜表温27~29℃、表层盐度35.5~36.5。不同作业渔场的温盐结构不同。北部渔场的表温相对要高于南部渔场,但是50m以下水层的温度则相反;中部渔场的各层盐度明显低于南部和北部渔场。GAM模型分析表明,产量与表温、50m水温和200m水温以及各层盐度的关系密切。
田思泉陈新军杨晓明
关键词:鸢乌贼渔场分布温盐结构
印度洋西北部公海鸢乌贼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的关系被引量:13
2006年
根据2004年9月~2005年4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部12°N^21°30′N,58°E^65°E获得的鸢乌贼资源调查资料,对其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调查海域内鸢乌贼均有一定的分布,其中以14°30′N、60°E^63°E附近海域CPUE为最高。渔获物胴长范围为163~560 mm,优势胴长组为280~440 mm,占总数的70.51%,平均胴长为365.0 mm。渔获个体组成随纬度变化差异显著,而随经度变化差异不明显。16°N以南海域,雌性个体一般以Ⅰ、Ⅱ期为主;16°N以北海域,则以Ⅲ~Ⅴ期为主。分析还认为,鸢乌贼分布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关系密切,9~11月适宜表温为27~28℃,12月~翌年3月为26~27℃,高产渔场大都分布在海面高度距平SSHA≤0的附近海域。
陈新军邵锋
关键词:鸢乌贼资源密度
头足类种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头足类不仅是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同时在海洋生态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开发和利用已引起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重视。从形态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各国在头足类种群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结构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方法为其鉴定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其中利用耳石对其生长和产卵季节等进行推算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应用,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认为,头足类种群鉴定还应结合其基础生物学,特别是分类学、生活史和洄游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陈新军刘金立许强华
关键词:头足类种群结构
印度洋西北海域表层浮游动物数量组成及其分布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2004年10~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12°00′~21°30′N、58°00′~65°00′E表层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对其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有腔肠动物水母类3目7科11属15种;浮游甲壳动物7目24科34属40种;浮游软体动物2目5科5属5种;毛颚动物1目1科1属3种;被囊动物1目2科4属4种。生物量较大的种类主要是甲壳动物的尖尾海萤、桡足类、莹虾类、磷虾类、端足类和糠虾类,以及毛颚动物的箭虫类。调查海域总生物量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9.51±114.06mg/m3和3020±7929个/m3。其中尖尾海萤的生物量(24.30mg/m3)和丰度(1498个/m3)为最高,其次为箭虫类。总生物量和丰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北部(17°N以北)高于南部(17°N以南)、东部(62°E以东)高于西部(62°E以西)的趋势,同时不同纬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也有差异。
叶旭昌陈新军田思泉钱卫国刘必林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印度洋西北海域
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密度及其分布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2004年9—12月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和渔获统计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鸢乌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鸢乌贼资源密度较高,其CPUE值为0.2~8.3尾/(线·h),CPUE优势组为1.0~4.0尾/(线·h),约占总站数的63.1%,总体平均CPUE值为2.22尾/(线·h)。资源密度的随海域而不同。高于2尾/(线·h)的CPUE值分布在12°N.58~62°E;14~16°N,59~61°E;18~20°N,62~64°E海域。
陈新军钱卫国田思泉
关键词:鸢乌贼资源密度
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7
2006年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了解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掌握其生活史、估算种群数量及其资源变动。研究头足类年龄和生长的方法主要有长度频度分析法,利用角质颚的长度及其轮纹、耳石的结构及轮纹、内壳等。长度频度分析法并不太适合用来研究生命周期短、生长快的头足类,耳石等硬质材料因其具有生长轮纹且信息较为稳定而被广泛应用。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同一种类不同种群个体之间生长差异明显,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年龄、捕获日期等资料先分种群,然后按各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特性。
陈新军刘必林钟俊生
关键词:头足类耳石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海面高度的关系被引量:20
2008年
根据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Sym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调查的数据,并结合海面高度,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对渔获量分布及其与海面高度图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高渔获量的中心渔场大多分布在海面高度HSS≤0的附近海域,在HSS≥0的附近海域有一定的渔获量。研究认为,中心渔场分布在冷暖涡的交汇处,但是渔场的中心偏向于HSS≤0的冷水涡一侧。
邵锋陈新军
关键词:渔场分布海面高度印度洋西北海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