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2NKC01-19)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高茂盛范建忠王钊景毅刚李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重点科研项目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冬小麦
  • 2篇气候适宜度
  • 2篇小麦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冬小麦生育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损失
  • 1篇灾后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中国谷子
  • 1篇日照时数
  • 1篇生物量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相对湿度

机构

  • 9篇陕西省农业遥...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陕西省气象培...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4篇高茂盛
  • 3篇范建忠
  • 3篇高蓓
  • 2篇胡凝
  • 2篇王钊
  • 2篇邹继业
  • 1篇王卫东
  • 1篇刘瑞芳
  • 1篇权文婷
  • 1篇顾蔚
  • 1篇李红梅
  • 1篇周辉
  • 1篇景毅刚
  • 1篇马琪
  • 1篇吴清丽

传媒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的陕西省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复种指数反映了耕地的利用强度,利用遥感方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OT/VGT NDVI时序数据(2001—2007年)和MOD13Q1NDVI时序数据(2001—2011年)作为遥感数据源,利用HANTS滤波和SG滤波方法分别对两种数据源进行数据重构,进而提取出陕西省10个地(市)的耕地复种指数;根据提取结果,分析各地市复种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对比两种方法在耕地复种指数提取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SG滤波后提取结果普遍高于HANTS滤波后提取结果;2001—2011年,延安市和榆林市复种指数增长较快,西安市复种指数出现负增长;2007年之后,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复种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
周辉王卫东李星敏王钊权文婷
关键词:复种指数遥感监测
陕西省自然灾害发生特征及灾后损失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陕西省1996-2010年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因灾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水旱灾害是陕西省近年来遭遇的主要灾害,两者受灾面积占总灾种受灾面积的80%以上;灾害导致的农业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灾害强度也呈下降趋势;1996年至2010年期间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4.3~30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7%~4.51%。综合分析各项灾损指标,陕西省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高茂盛范建忠吴清丽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灾害损失
气候变暖对陕西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陕西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分析了陕西省1949-2008年气温和1986-2008年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陕西冬小麦主产区播种期温度升高,1998年之后的10年在10-12月阶段年平均有效积温相比其前10年增加108~821℃,稳定通过0℃终日年平均推后0.1~0.6d。20世纪90年代相比80年代,陕北南部冬小麦越冬起始日期平均推后4d左右,关中平均推后8d左右,其中关中西部推后最明显。小麦返青期提前,1998年之后的10年平均越冬天数相比其前10年缩短3~14d;进入春季,冬小麦生育期也普遍提前,提前幅度随生育进程趋于减小。因此,为适应气候变化,冬小麦种植可向北、向高原地区扩展,播种期可适当推后,优选适宜冬小麦品种,调整品种布局和栽培模式,旱作区推广旱作小麦品种和节水技术,保障小麦丰产稳产。
景毅刚范建忠高茂盛
关键词:气候变暖冬小麦生育期
中国谷子潜在地理分布的多模型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谷子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未来应对干旱形势的重要战略储备作物.本文基于谷子的157个地理分布点数据,利用中国谷子产量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出10个气候指标、7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采用Max Ent、EMFA、RF和GAM共4个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可成功模拟谷子的潜在地理分布,其中,Max Ent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选用的环境指标中,水热条件对谷子生长最敏感.模型结果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的结果表明,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生长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总面积为55.68×10~4km^2,远远大于当前谷子的实际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长白山以南与牡丹江流域,华北地区的淮河以北,华中地区汉江以东与大别山以北,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祁连山脉东部、天山山脉东部与阿尔泰山脉,西南地区的重庆以北和贵州西部局地区域.
高蓓胡凝郭彦龙顾蔚邹继业
关键词:谷子ARCGIS潜在地理分布
陕西关中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关中地区1986年以来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温度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最小;自1986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温度、光照、气候适宜度变化呈逐年上升,降水适宜度则呈现逐年降低,从变化倾向来看,光照、温度和气候适宜度以每年0.004 4、0.000 2和0.001 3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年0.002 1的速度减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而言,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则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候因素,且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降水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景毅刚高茂盛范建忠马琪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
陕西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1961—2010年陕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近50a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0年来,陕西省年和四季的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变化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汉中和安康是年日照...
邹继业刘瑞芳高蓓刘少雄
关键词:GIS日照时数
文献传递
ORYZA2000在陕南地区水稻生长模拟中的适用性初探
利用陕西省5个农气观测点1993-2008年的水稻田间观测数据,结合ORYZA2000水稻模型,分析和模拟水稻在陕西省南部的适应性,为模型本地化、区域化研究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各发育期有不同...
高蓓胡凝董金芳高茂盛
关键词:生物量播种期
文献传递
苹果花期气温适宜度变化趋势及风险评估
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对于促进苹果产业合理布局,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气候倾向率、Maa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确定苹果花期气温适宜度变化特征;根据气温适宜度与苹果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
钱启荣高蓓董金芳
关键词:气候变化苹果关键期气候适宜度
文献传递
CI指数的改进及其在陕西省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陕西4个站点2002—2012年逐日降水、气温资料和气象干旱指数,结合测墒站建站至2012年墒情数据,通过增加变量和调整权重系数对CI进行改进,统计分析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陕西干旱过程描述、频率及强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改进效果,并比较了与同期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new)监测的干旱日数较CI偏少,春夏季尤为明显。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CInew较CI偏低0.1%~8%,年干旱强度较CI平均偏低64.2,但改进前后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年干旱日数、频率、强度的总体变化特征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均能反映出陕西干旱频率及强度的变化特征。CInew在具体干旱过程监测中的不合理跳跃次数明显减少,克服了CI对弱降水的骤然反应,保留了对强降水的敏感性,CInew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达0.9,较CI明显偏好,监测过程更符合实际干旱的演变规律,程度更贴近实际。因此,CInew可以作为陕西干旱监测与评估指标之一在业务中推广应用。
李红梅王钊高茂盛
关键词:降水强度土壤相对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