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8DFB50060)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夏强徐弟唐金国郑锴邹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苏州纳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稳定性
  • 5篇纳米结构脂质...
  • 4篇脂质纳米粒
  • 4篇硫辛酸
  • 4篇纳米粒
  • 2篇抗氧化
  • 2篇高压均质
  • 2篇辅酶
  • 2篇辅酶Q10
  • 2篇NLC
  • 1篇毒性
  • 1篇多酚
  • 1篇氧化锌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乙基
  • 1篇乙基己基
  • 1篇油相
  • 1篇脂肪乳
  • 1篇脂质
  • 1篇脂质体

机构

  • 13篇东南大学
  • 6篇苏州纳康生物...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夏强
  • 2篇徐弟
  • 2篇徐峰
  • 2篇唐金国
  • 2篇邹爱华
  • 2篇王建民
  • 2篇郑锴
  • 1篇马小媛
  • 1篇王虹霞
  • 1篇赵国栋
  • 1篇周红精
  • 1篇钱卫平
  • 1篇牟伯中
  • 1篇叶汝强
  • 1篇赵吴君
  • 1篇倪石磊
  • 1篇陈衍玲
  • 1篇杨晓敏
  • 1篇邓学阻

传媒

  • 5篇纳米科技
  • 2篇化学通报(中...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日用化学品科...
  • 1篇化学进展
  • 1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QT-NLC并对均质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测定其粒径大小和分布、Zeta电位以及包封率;考察QT-NLC的离心、冻融和静置稳定性;对QT-NLC的抗氧化能力、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QT-NLC体系的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为(93.50±0.35)%。体系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QT-NLC体系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He La细胞没有毒性。
倪石磊夏强
关键词: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稳定性体外释放细胞毒性
制备温度对硫辛酸脂质纳米粒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脂质和乳化剂筛选实验得到适合于硫辛酸(ALA)负载的脂质基体和乳化剂,在此基础上分别在55℃和65℃下用高压均质法(HPH)制备了硫辛酸脂质纳米粒(ALA-NLC)。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光散射(DLS)、原子力显微镜(AFM)、微差示扫描量热(micro-DSC)研究制备温度和保存时间对ALA-NLC性质如ALA的负载量、粒径、稳定性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粒径、zeta电位及ALA负载量均有较大影响。Micro-DSC结果表明,55℃和65℃下制备的ALA-NLC都可能存在过冷态现象,但是55℃制备的样品更稳定,所得配方在ALA膳食补给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邹爱华郑锴杨晓敏夏强
关键词:脂质纳米粒硫辛酸
不同油相对负载茶多酚的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010年
采用高压均质和高速剪切的方法,观察其制备的初乳对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大豆油、芥花油、油茶籽油和葵花籽油四种不同的植物油作为油相对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高压均质方法制备的初乳能够获得稳定的、外观细腻的多重乳液。四种不同的油相制备的多重乳液在4000r/min,15min的离心条件下不分层;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的多重乳液在室温下放置两个月分层,芥花油、油茶籽油和葵花籽油,在室温下放置三个月不分层。对四种不同油相制备的多重乳液的粒径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油的D0.1,D0.5和D0.9三个数据的粒径的稳定性比较好。
徐峰夏强
关键词:油相茶多酚高压均质机
辅酶Q10硫辛酸复配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制备一种负载辅酶Q10和硫辛酸的复配脂质体,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方法选择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作为油相,聚山梨酯8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结果按照优化方案制备的脂质体辅酶Q10包封率97.03%,硫辛酸包封率88.92%,平均粒径183.4 nm,多分散指数(PDI)小于0.28,Zeta电位-6.9mV,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大小与光子相关谱(PCS)结果一致。该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离心、冻融、静止稳定性,pH与人体皮肤表面pH相似,通过脂质体包裹,辅酶Q10和硫辛酸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且其体外释放速率大大减慢。结论该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粒径较小,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赵国栋夏强
关键词:辅酶Q10硫辛酸脂质体
脂质组成对硫辛酸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硫辛酸(ALA)脂质纳米粒(ALA-NLC),确定了负载ALA的最佳体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动态光散射、流变等测试研究了脂质成分、含量对ALA负载、ALA-NLC稳定性和分散液流变性质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ALA-NLC的形貌。结果表明,脂质/ALA质量比在4.5∶1~6∶1之间,得到的脂质纳米粒分散均匀,颗粒规则;脂质中液态油脂的增加有利于保持ALA-NLC的粒径,储存稳定性和分散液的低粘度,并得到两个有望用于食品工业的ALA-NLC配方。
邹爱华郑锴夏强叶汝强牟伯中
关键词:脂质纳米粒硫辛酸脂质高压均质
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被引量:22
2011年
生物体系中的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会导致氧化应激,被认为同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能有效抵御氧化应激的有害损伤。本文介绍了氧化应激的有关概念,包括活性氧物种、抗氧化剂、氧化损伤等,并重点针对生物体内和体外的各种活性氧、活性氮物种清除能力检测方法以及本研究小组最新发展的利用金纳米壳复合材料和其他小组基于纳米材料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比较,包括化学原理、优缺点及实际应用等。简要分析了目前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标准化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马小媛钱卫平
关键词:氧化应激抗氧化纳米材料
DH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制备DH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HA-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DH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了高压均质循环次数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并进行优化;测定其粒径大小和分布、Zeta电位和负载量,考察了纳米粒的时间、温度、离心稳定性。结果:制得DHA-NLC的平均粒径110 nm,多分散指数(PI)值为0.562,Zeta电位为-20.1 mV,负载量1.81%;DHA-NLC置于5℃和25℃条件下存放1个月粒径变化很小,且高速离心稳定性很好。结论:高压均质法优化制备的DHA-NLC稳定性很好,重复性高。
徐弟夏强徐峰唐金国
关键词:DH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白藜芦醇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2
2012年
制备了负载1%白藜芦醇(Res)的三种脂质纳米载体,分别为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纳米脂质载体(NLC)和纳米乳(NE),通过进行离心、粒径、zeta电位、pH值、含量、包封率及对温度的稳定性等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Res-SLN,粒径45±5nm,zeta电位-10.0±0.3mV,含量为9.57mg.mL-1,包封率为98.68%;Res-NLC,粒径185±3nm,zeta电位-10.8±0.5mV,含量为9.17mg.mL-1,包封率为99.36%;Res-NE,粒径7nm,zeta电位-4.8±0.4mV,含量为9.89mg.mL-1,包封率为97.97%。三种载体体系在4℃及25℃离心10000r/min,30min不分层。分别在室温、4℃、40℃下放置15d,Res-NLC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赵吴君夏强
关键词:白藜芦醇SLNNLCNE
硫辛酸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被引量:3
2009年
综述硫辛酸在保健食品领域的国际国内研究概况,阐述了其在保健食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详细讨论硫辛酸在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物利用度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硫辛酸应用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探讨采用食品纳米技术研制新型硫辛酸脂质纳米粒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硫辛酸应用的可能性。
夏强唐金国
关键词:硫辛酸抗氧化生物利用度保健食品脂质纳米粒
负载辅酶Q10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出负载辅酶Q1(0CoQ10)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利用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得在常温下的平均粒径为108±10nm,多分散性指数(PI)在0.2-0.6之间;Zeta电位是-28±5mV;随着负载量的增加,NLC的粒径明显增大,高压均质的次数增多,NLC的粒径减小。利用pH计测得样品的pH接近于7.0。从温度和时间稳定性、离心稳定性两个方面对CoQ10-NLC的物理稳定性进行研究,测得在常温下避光保存的CoQ10-NLC的粒径变化较小,低温下易凝聚沉淀;在10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制备得到的NLC分散液25min不分层。最后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CoQ10-NLC的含量4.709g·mL^-1。
王虹霞夏强徐弟
关键词:辅酶Q10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