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913)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毅杨明会窦永起罗毅赵冠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PD大鼠模型 ,设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颤汤组 ,观察抑颤汤治疗前后PD大鼠行为特征、脑黑质神经细胞变化 ;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用放免法测定M、DA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变化。结果 :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同时提高了损毁侧脑组织DA和M受体最大结合量 (Bmax)和亲和常数 (KD) ,尾状核和壳状核部位的细胞外液中DOPAC、HVA、DA、5 HT水平明显低于未损毁侧 ,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差异显著 (P <0 0 1)。与生理盐水组对照 ,脑黑质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神经元体积较饱满 ,结构较清晰 ,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趋于正常。结论 :抑颤汤能刺激PD模型大鼠受体系统 ,使DA、M受体的亲和力和敏感性提高 ;促进其损毁侧黑质纹状体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 ,提高脑组织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 ;促进受损脑黑质神经细胞的修复 ,为临床应用抑颤汤治疗PD提供了实验依据。
- 杨明会窦永起刘毅
- 关键词:抑颤汤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
- 抑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黑质细胞及神经递质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 2006年
- 背景: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对感觉、认知也有严重影响。采用多巴胺类药物替代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并且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中药经验方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的:观察抑颤汤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特征、脑组织儿茶酚胺类物质以及黑质神经细胞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检测者单盲评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材料:雌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180~200g,将造模成功的70只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生理盐水组30只和抑颤汤组40只,另取未经造模的大鼠3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抑颤汤由山萸肉15g,石菖蒲15g,仙灵脾10g,肉从蓉10g,枸杞子15g,丹参15g,蜈蚣8g等组成,由解放军总医院中药房提供。按传统煎药法文火煎30min滤取药液,以恒温水浴锅浓缩成含生药1.0g/mL汤剂。方法:实验于2001-09/12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室(洁净级)完成。运用6-羟基多巴诱发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帕金森病大鼠行为特征。抑颤汤组帕金森病大鼠每千克体质量给药量按成人(60kg)每千克体质量剂量(5mL/kg)的10倍计算,灌胃给药,1次/d。每周称体质量1次,按体质量调整给药量,连续给药8周。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日按体质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给药前、给药第5,6,7,8周,观察正常组、生理盐水组(用药前称模型组)和抑颤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采用微透析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光学显微镜20倍、40倍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双侧纹状体黑质神经细胞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抑颤汤疗效及其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神经介质的影响;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双侧纹状体黑质神经细胞的改变,评价抑颤汤的作用。结果:各组实验大鼠共100只
- 窦永起杨明会王炜刘毅
- 关键词:神经递质
- 抑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M、多巴胺受体及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理。方法:建PD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抑颤汤组,采用脑组织液微透析技术,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细胞外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用放免法测定M受体、多巴胺(DA)受体亲和力、数量的变化。结果:抑颤汤提高了PD模型大鼠损毁侧脑组织M和DA受体最大结合量(Bmax)和亲和常数(KD),损毁侧尾状核和壳核部位细胞外液中3,4-二羟基苯酸(DOPAC)、高香草酸(HVA)、DA、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未损毁侧,经抑颤汤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颤汤能够刺激PD模型大鼠受体系统,使M、DA受体的亲和力和敏感性提高;促进其损毁侧黑质纹状体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提高脑组织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含量。
- 杨明会窦永起刘毅
- 关键词:抑颤汤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儿茶酚胺类物质
- 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3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抑颤汤合用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32例采用美多巴和溴隐停治疗 ,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组 ) 4 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抑颤汤口服 ,12周为 1个疗程 ;结果 :据帕金森病UPDRS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西药用量较对照组减少 1/ 4~ 1/ 2 (P<0 .0 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能提高疗效 ,减少西药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 杨明会窦永起刘毅赵冠英罗毅
- 关键词:抑颤汤帕金森病临床对照观察美多巴溴隐停中西医结合治疗
- 抑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黑质细胞形态学的作用(英文)被引量:4
- 2004年
- 背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仍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但因其副作用多,有效时间短等弊病,使神经保护性治疗的探索日益受到重视,而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探讨其作用机制将有利于临床应用。目的:观察抑颤汤治疗PD在保护和促进黑质细胞修复方面的效果及其相关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为SD大鼠,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抑颤汤组。干预:6-羟基多巴胺诱发建立PD大鼠模型,抑颤汤组大鼠灌胃法给药,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第5周开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连续观察4周,给药结束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制备大脑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脑黑质细胞形态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和脑黑质细胞形态。结果:造模后经阿朴吗啡诱发,正常组大鼠旋转次数平均为22圈/40min,无固定旋转方向;造模组大鼠旋转次数平均为343圈/40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90,P<0.001);治疗后,抑颤汤组大鼠旋转次数为340圈/40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8,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抑颤汤组脑黑质细胞数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神经元体积饱满,结构清晰,细胞内高尔基体、?
- 杨明会窦永起刘毅
- 关键词:抑颤汤脑黑质模型大鼠PD
- 抑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黑质细胞形态学的作用被引量:1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抑颤汤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PD大鼠模型 ,设立正常组 (给等量生理盐水 )、模型组 (给等量生理盐水 )、抑颤汤组 (给抑颤汤 1 7~ 1 8g/只 ) ,分别每天灌胃 1次 ,连续 8周 ;并观察PD大鼠行为特征及脑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抑颤汤组大鼠治疗后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P <0 0 1) ;脑黑质细胞数明显增多 ,神经元体积较饱满 ,结构较清晰 ,细胞内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趋于正常。结论 :抑颤汤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促进受损脑黑质细胞修复 。
- 杨明会窦永起刘毅
- 关键词:抑颤汤帕金森病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