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项目 作品数:94 被引量:485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08年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植株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组合间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施氮处理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产正常施氮水平条件下,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率组合要求最高苗数(x1)多,株高(x6)较高,倒3叶(x13)较窄,生物产量(x18)和结实率(x21)较高,上述性状与氮肥农学利用率(y)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75.8901+0.335 9x1+0.449 2x6-15.859 5x13+0.199 9x18+0.345 4x21,决定系数为89.53%。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杂交后代及组合鉴定时田间选择的参考指标。 徐富贤 张林 万绪奎 朱永川 熊洪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关键词:杂交中稻 氮肥农学利用率 农艺性状 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蓉优918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8 2012年 杂交水稻新组合蓉优91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该组合父母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蔡良俊 徐敬洪 沈超 袁亚章 李兰 李良玉 杨震 黄敏关键词:杂交水稻 制种技术 高产中熟杂交稻新组合K优8602 2003年 K优 8 6 0 2是用K18A与泸恢 6 0 2配组育成的高产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 ,于 2 0 0 2年 文绍山 况浩池 刘国民关键词:杂交中籼 选育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tigma Vitality of Sterile Line Rong 18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ed Production 2016年 Rong 18A is an Indica three-line sterile line bred with M5B×D Xing B,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sterility, high outcrossing rate, good combining ability and good quality. With Rong 18A as an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Ⅱ-32A, Jin 23A and Gang46 A as the CK materials, a seed setting rate estimation method by daily pollination was used for measuring its stigma vigor,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decreasing rates and lasting time of stigma vigor of various material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ombining with field breeding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stigma vigor of sterile lines o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was discussed. 蔡良俊 徐敬洪 沈超 袁亚章 张帆 王富全 杨震 赵永康 李治义杂交中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组合间植株性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以1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两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杂交中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组合间植株地上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16个杂交组合间的茎叶含氮量、籽粒含氮量、籽粒产量及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影响氮素利用率的植株性状不尽相同,其中收割指数、有效穗和成穗率3个性状,在两种施氮水平下对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众多性状中,收割指数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相关程度最高,并在两种施氮水平下表现较稳定。收割指数可作为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鉴定指标。 徐富贤 张林 张乃周 郭晓艺 朱永川 熊洪 周兴兵 刘茂关键词:杂交中稻 植株性状 内5优317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亩产超吨粮综合技术 2011年 在四川省隆昌县,一季中稻加再生稻亩产超吨粮综合简化技术展示成功,为内5优317超吨粮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李泽铭 蓝兵 袁驰 陈勇 肖培村 范琼勇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蓉3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蓉3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金23B为母本、蓉18B为父本进行杂交,F3代选株与蓉18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育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好、米质较优、抗稻瘟病等特点,2012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蓉3优918、蓉3优533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育成蓉优3324、蓉3优304、蓉3优907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徐敬洪 沈超 袁亚章 李治义 张帆 文勇 颜旭 蔡良俊关键词:杂交水稻 三系不育系 选育 杂交水稻新品种锦城优2673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4 2021年 杂交水稻新品种锦城优2673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锦城2 A与自育恢复系蓉恢673配组育成的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等特点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蔡良俊 徐敬洪 颜旭 张帆 袁亚章 李治义 沈超关键词:杂交水稻 高产 制种技术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对36个水稻三系恢复系耐热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与穗期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相关性显著,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754-2.247X平、Y=153.024-2.214X高;有效穗数、平均穗长、千粒重与穗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间相关性均不显著;不同水稻恢复系间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新育恢复系耐热力均优于明恢63。并证实了在水稻育种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所选材料的耐热力。 曾正明 况浩池 罗俊涛 谢戎 陈光珍 付均 杨扬 刘成远关键词:杂交水稻 恢复系 耐热性 早熟籼型不育系D64A的选育 被引量:3 2005年 D64A是由保持系D62B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自交3代后获得的早熟株系用D62A回交育成的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播抽期比珍汕97A早8~10d,具有配合力高、可恢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颖花开花率85.1%,柱头外露率44.9%,开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均高于珍汕97A。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用D64A已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68,配制的3个早熟高产组合正在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杨瑶君 吴先军 汪旭东 张红宇关键词:籼型不育系 珍汕97A 选育 D62A 不育株率 不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