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733200) 作品数:33 被引量:354 H指数:12 相关作者: 许强 郑光 邓茂林 胡祥云 刘汉香 更多>> 相关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斜坡振动台试验模型相似材料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动三轴试验仪器,研究了斜坡振动台试验中的模型相似材料(模拟软岩和软弱夹层)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岩弹性变形迅速,荷载翻转处滞回环呈"尖叶状",而软弱夹层则相反,为"椭圆状";不同围压下,2种材料的动弹模均大于静弹模,骨架曲线近似双曲线,1/Ed—εd呈近似线性关系;随着围压的增大,软岩相似材料呈应变硬化的趋势,而软弱夹层则相反;软岩和软弱夹层相似材料阻尼比随动应力增加而增大,但相同应力状态下,软弱夹层阻尼比是软岩的1.5~5倍,与此对应,薄夹层斜坡较厚夹层斜坡动力响应更强,破坏规模和范围更大。该研究结果可供强震下斜坡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借鉴。 周飞 许强 刘汉香 杨峥关键词:振动台试验 相似材料 动三轴试验 动力特性 一个平推式滑坡的典型实例——兼论四川某滑坡的成因机制 被引量:11 2014年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该滑坡属于缓倾角岩质顺层滑坡,这类滑坡存在识别难度大、隐蔽性很强、成因机理复杂、成灾模式奇特、减灾防灾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通过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化分析,再现了一个缓倾角岩层滑坡的变行破坏过程。研究表明:在降雨过程中,滑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板梁状、块状,水是透过第四系覆盖层沿滑体节理裂隙下渗到相对隔水层,在相对隔水层层面上发生面流;同时软化相对隔水层,降低其岩土力学参数,形成软弱带。当后缘裂隙达到一定的水头高度时,形成强大的静水压力,滑体中部发生平推拉陷破坏;而滑体东部却发生平推倾倒破坏。 易靖松 许强 唐梁 王峰降雨对滑坡的影响与基于ANSYS的滑坡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分析了四川理县一处山体滑坡2014-08~2015-08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滑坡处于缓慢发生中,滑移的主要方向指向山体旁的学校;1a中3个监测点在该方向上的累积位移量分别为180 mm、262 mm和448mm。分析降雨量资料发现,降雨对山体滑坡有延迟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滑坡发生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计算监测点的位移,结果与实际观测情况吻合较好,得到降雨量与弹性模量、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之间的关系。该数值模拟实验提供了一种预测滑坡的新方法。 李甜 李正媛 樊俊屹 陈志遥 吕品姬 黄兴辉 余丹关键词:滑坡 ANSYS 数值模拟 降雨 基于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的平缓堆积层滑坡形成机理--以四川南江七岭村滑坡为例 被引量:1 2015年 2011年9月16日,四川省南江县特大暴雨诱发了1 571处滑坡,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些滑坡中65%以上是堆积层滑坡。为了探讨南江县平缓堆积层边坡的滑动失稳机制,作者利用大型离心模型试验,再现了强降雨引起红层地区堆积层边坡的滑动失稳的全过程,获得了边坡变形破坏的特征参量。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情况下,边坡变形以沿基覆界面软弱层的蠕滑为主,坡体总体处于蠕滑变形状态;降雨情况下,坡体中后部拉张破裂变形显著,并最终产生整体滑动。通过模型和原型的综合对比分析,该边坡的滑动失稳机制为以蠕滑拉裂为基础、暴雨形成的裂隙静水压力为触发滑动的力学动因。 王维早 许强 郑海君关键词:滑坡 离心模型试验 BDS/GPS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及其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论述了BDS/GPS双系统组合下的单频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原理,并基于该算法实现一种实时远程变形监测系统。以理县某边坡变形监测应用为例,比较了GPS、BDS及其组合系统下的观测条件和阻尼LAMBDA算法定位效果:BDS的观测卫星数多于GPS,PDOP值相较于GPS也更加稳定;BDS单历元解标准差在N、E、U方向上分别为0.40cm、0.31cm、1.00cm,优于GPS的0.61cm、0.40cm、1.74cm。长期实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南部边坡监测中,BDS相比GPS具有一定优势。理县边坡23个月内位移量显著,3个监测站平均位移在N、E、U方向上分别达到8.70cm、43.63cm、18.03cm。强降雨是引起土质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使用累积降雨量和累积位移量建立线型回归模型,线性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在边坡监测中,可将实时的位移数据和降雨数据作为滑坡预警的重要依据。 王彬彬 刘根友 李正媛 李甜关键词:滑坡预警 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初探 被引量:16 2016年 通过对多起由饱水松散颗粒材料构成的滑坡案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此类滑坡的共性特征,即表现出显著的整体性坍塌并伴有突然破坏、静态液化和高速远程流动性运动等独特现象,认为其与国际土力学界新发现的溃散性破坏(diffuse failure)极为吻合,是区别于局部化破坏(localized failure)的一类新的失稳破坏模式.借助物理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溃散性滑坡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溃散性滑坡一般发生于松散且具有明显应变软化特征的饱水颗粒材料(粉土、砂、碎石土等)中,当土体受力达到临界失稳状态时,外界微小扰动都可能产生突然整体性破坏;在失稳破坏时表现出明显的孔隙水压力激增和静态液化现象,失稳后土体呈流体状远程运动,易造成灾难性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许强 彭大雷 李为乐 董秀军关键词:静态液化 超孔隙水压力 “4·20”芦山地震次声波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点2分,放置于成都的数字化次声监测仪实时探测并完整记录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7.0级地震及以后多次>3级余震的地震次声波全波形数据。通过时间-频率分布分析方法STFT(短时傅立叶变换)对所有特征次声事件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芦山地震次声波具有显著的特征:(1)具有3~4Hz的特征频率;(2)主震次声波卓越频率为3.2Hz,时频谱峰值能量强度达到220,维持时间长达230s;(3)该次地震的多次余震震级(Ms)与其对应次声波经STFT分析后的峰值强度值(Amax)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Ms=0.60105lgAmax+2.06383,其相关性系数超过0.84。次声波或将为地震、滑坡等由岩石破裂引起的地质灾害的探测和早期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 许强 朱星 李为乐 邓茂林 郑光 李振华关键词:STFT 近20年青海湖的面积变化特征及其与周围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2018年 为充分分析青海湖湖泊面积变化特征及与周围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利用近20年来青海湖地区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提取水体和计算各年湖泊面积,并结合近20年野牛沟、祁连、德令哈和刚察4个较靠近青海湖的基础气象站点的年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和风速的地面气象资料月值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分析表明,青海湖湖泊面积整体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两个阶段,2004年为湖泊面积变化的拐点,1995-2004年面积减小92.7 km^2,2004-2015年面积增大138.8 km2;青海湖东岸与西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湖泊周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日照时数均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变化,并且均在2004年前后出现明显的指数突变,由相关性分析得出年平均降水和蒸发量的变化主要影响青海湖面积变化的整体趋势,而年平均气温、日照和风速对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湖泊周围地势构造、人类活动和湖泊的补给排泄都会对湖泊面积造成一定影响。 曾昔 肖天贵 假拉关键词:气象学 遥感 高原低涡与OLR、风场的气候变化及低频信号特征 2018年 为进一步探讨高原低涡与高原大气的基本状况及其联系,通过对1981-2015年低涡频次及OLR、500 h Pa经纬向风场的统计,分析其气候变化及低频振荡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低涡频次与其他三者低频信号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4-8月是低涡的频发时段;低涡频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存在显著的2 a、4 a变化周期和55 d、30 d低频振荡周期;在低涡频发期内,OLR平均值为212.2 W·m^(-2),存在显著的10~12 a变化周期和45 d、20 d低频振荡,滤波中心存在东进和西退的移动特征,在纬向上表现为向南移动,500 h Pa纬向风均值为3.56 m·s^(-1),其逐年及逐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存在4 a、10 a的变化周期和75 d、45 d的低频振荡周期,30~60 d滤波信号中心以西退和北进为主要移动特征,60~90 d滤波信号中心向南移动特征明显,500 h Pa经向风以北风分量为主,其逐年及逐日变化均为减小趋势,存在4 a变化周期和10-20 d低频振荡;低涡频次与500 h Pa纬向风区域平均值在1996年发生突变;低涡频次与大气低频振荡存在密切联系,其与500 h Pa经向风呈负相关性,7-8月尤为显著,与OLR和500 h Pa纬向风在4月至7月中旬呈显著正相关,7月中旬至8月转为负相关,其中与OLR 30-60 d滤波信号呈高度负相关性;500 h Pa纬向风滤波信号中心的移动能较好的对应低涡频次空间分布的变化。 元震 肖天贵关键词: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 低频振荡 高原低涡 OLR 炭质泥质灰岩饱水流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岩石直剪流变仪对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滑带(炭质泥质灰岩)进行了岩石饱水直接剪切流变试验。通过分析流变试验结果,从而得出滑带炭质泥质灰岩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进而得到软岩的长期强度。结果表明:炭质泥质灰岩饱水条件下与自然状况下流变强度和瞬时剪切强度参数相比,饱水状况下的长期强度有明显降低,饱水状况下炭质泥质灰岩摩擦系数比自然流变降低13.87%,比瞬时剪切的摩擦系数低40.91%;饱水状况下炭质泥质灰岩黏聚力比自然流变降低13.81%,比瞬时剪切获取的黏聚力降低36.67%。因裂隙损伤扩展,饱水条件下长期抗剪强度比自然状况下长期抗剪强度有所降低,但是没有直剪流变试验长期抗剪强度与瞬时抗剪强度相比降低显著,为深入认识和分析鸡尾山滑坡滑带软岩的流变力学特性提供重要的试验和依据。 苏白燕 许强 邓茂林关键词: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