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13ZA0177)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丽熊光勤齐立新赵晓明张廷山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多套油水系统层状油藏开发实践与启示被引量:6
- 2014年
- 针对多套油水系统层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带窄,注采井网完善难度较大,油井投产后普遍呈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在层系细分适应性、合理井网优化和精细注水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油藏开发模式,有序细分层系调整,开展切割式注水、非主力层注水等精细调整,使目标区块采收率提高了3%左右。研究成果与调整实践对同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罗钰涵巢越罗南唐华徐莎
- 关键词:井网优化精细注水
- 基于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对开发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部渗流特征复杂,制约油藏高效开发。以南湖油田E1f43油藏为例,采用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屏障识别技术及基于多参数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渗流屏障分布规律和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组合模式的连通关系,总结了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对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连片状和条带状2种储层砂体类型,其中,条带状储层因注采井砂体分别存在于砂体和渗流屏障内而产生注水不受效,剩余油富集;(2)研究区发育5类流动单元,以II~III类为主;(3)储层连通砂体内部存在5种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模式,不同模式下的储层砂体连通关系存在差异,连通砂体内不同流动单元间形成渗流差异界面,使连通体内形成弱连通或差连通关系,制约油藏开发,造成剩余油大量富集。
- 熊光勤刘丽
- 关键词:储层构型渗流屏障三角洲
- 扇三角洲沉积高分辨率层序对比及其对油藏开发的指导意义:以柳北油田Ⅳ_2砂组为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柳北油田Ⅳ2砂组为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分级控制、模式指导、相控约束为对比方法,重建研究区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指出其对油田开发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是受强烈构造活动产生的异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使得不同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微量元素、放射性等存在明显差异,造成Ⅳ2砂组顶界面上下自然伽马存在具有等时意义的拐点;短期旋回是自旋回或受自旋回干扰的异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造成不同期次间存在明显前积现象,前积角度为2°-5°,且层序地层自下而上倾角逐渐减小;超短期旋回是自旋回,其基准面的变化造成砂体叠置方式呈独立型、叠加型和切叠型,受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扇三角洲砂体往往以叠加型和切叠型2种叠置模式为主;短期旋回(小层)规模的注采关系不完善,导致剩余油分布。
- 刘丽张廷山赵晓明吴胜和岳文珍齐立新
- 关键词:扇三角洲层序格架沉积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