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10978)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温欣荣涂常青钟育均吴斌斌郭红卫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浮选
  • 6篇浮选分离
  • 5篇碘化
  • 5篇碘化钾
  • 4篇微晶
  • 2篇硫酸铵
  • 2篇
  • 1篇丁二酮
  • 1篇丁二酮肟
  • 1篇药物
  • 1篇酮肟
  • 1篇吡啶
  • 1篇溴化
  • 1篇溴化十六烷基
  • 1篇溴化十六烷基...
  • 1篇钼蓝
  • 1篇烷基吡啶
  • 1篇微晶酚酞
  • 1篇硝酸钾
  • 1篇硝酸钠

机构

  • 9篇嘉应学院

作者

  • 9篇温欣荣
  • 7篇涂常青
  • 2篇钟育均
  • 2篇吴斌斌
  • 1篇梁奇峰
  • 1篇陈惠欣
  • 1篇李雯霞
  • 1篇陈文
  • 1篇陈毅平
  • 1篇郭红卫

传媒

  • 7篇冶金分析
  • 1篇化学世界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硝酸铵-丁二酮肟-百里酚酞体系分离富集镍(Ⅱ)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了一种以微晶百里酚酞作吸附剂分离富集镍㈣的新方法。探讨了分离富集镍(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详细讨论了Ni抖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8.0,在硝酸铵一丁二酮肟一百里酚酞体系中,镍(Ⅱ)与丁二酮肟(DMG)形成的螯合物沉淀[Ni(DMG)2]可被定量吸附至微晶百里酚酞表面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一固两相,而锰(Ⅱ)、铜(Ⅱ)、镉(Ⅱ)、铝㈣、锌(Ⅱ)等不被吸附,实现了镍㈣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分离富集镍(Ⅱ)的新方法。方法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镍(Ⅱ)的定量分离,富集率为95.9%~106.5%。
涂常青李雯霞温欣荣丘苑红李敏穗陈毅平
关键词:丁二酮肟
硫氰酸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被引量:2
2013年
建立了硫氰酸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新方法。探讨了硫氰酸铵溶液用量、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MAB)溶液用量和酸度等因素对Cu2+浮选率的影响,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由Cu2+,SCN-和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TTMAB+)形成的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TTMAB)2[Cu(SCN)4]被定量吸附在TTMAB+与SCN-作用产生的微晶物质TTMAB+·SCN-表面,且被浮选至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而Fe3+、Co2+、Ni 2+、Cd2+、Mn2+、Al 3+等离子仍然留在水相中,实现了Cu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硫氰酸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的新方法,进行了合成水样中Cu2+的定量浮选分离,浮选率为93.4%~103.6%。
涂常青温欣荣陈文
关键词:浮选分离硫氰酸铵
硝酸钾-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
2014年
研究了硝酸钾-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新方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Cu2+浮选率的影响,确定了浮选分离Cu2+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 3.0,在1.0g KNO3存在下,Cu2+与I-形成的CuI沉淀可被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阳离子(CPB+)与I-形成的微晶物质CPB+·I-定量吸附,且被浮选至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固相,而Zn2+、Ni 2+、Co2+、Mn2+、Fe2+、Al 3+等不被浮选至固相,从而实现了Cu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并据此建立了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u2+的测定,回收率为95%~101%。
温欣荣涂常青吴斌斌焦思权崔修远罗俏芳
关键词:浮选分离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镉(Ⅱ)
2016年
建立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新方法,探讨了镉(Ⅱ)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4.0,利用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体系可使Cd^(2+)被定量浮选,而Zn^(2+)、Co^(2+)、Mn^(2+)、Ni^+、A1^(3+)等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d^(2+)的定量浮选分离,回收率为95.6%~102.3%。
钟育均温欣荣
关键词:浮选分离碘化钾
硝酸钠-碘化钾-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铅(Ⅱ)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硝酸钠存在下,当0.1 mol/L碘化钾溶液和0.03mol/L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MAC)溶液的用量均为2.00mL时,体系中的Pb2+以(OTMAC)2(PbI4)沉淀形式被浮选至盐水相上形成浮选固相而被定量浮选,而Co^2+、Zn^2+、Mn^2+、Ni^2+、Al^3+和Fe2+仍然留在盐水相,实现了Pb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实验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Pb2+的定量浮选率为99.6%~102.3%。
钟育均温欣荣涂常青宋杏珍
关键词:浮选分离硝酸钠碘化钾
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镉(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定量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g(NH4)2SO4的存在下,当体系中Cd2+、KI、DTMAC同时存在时,体系中形成的三元缔合物(DTMAC)2(CdI4)沉淀被定量吸附在DTMAC+.I-微晶物质表面而被浮选至盐水相上,Cd2+被定量浮选,Co2+、Ni 2+、Zn2+、Mn2+、Fe3+、Al 3+等离子留在水相中而不被浮选,实现了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一种微晶吸附体系浮选分离Cd2+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图片确证了DTMAC+.I-微晶物质的产生,探讨了Cd2+的浮选分离机理。方法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Cd2+的定量浮选分离,浮选率为95.4%~105.3%。
温欣荣涂常青梁奇峰郭红卫
关键词:浮选分离碘化钾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中卡托普利被引量:6
2014年
建立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卡托普利的方法,详细探讨了硅钼蓝光度法测定卡托普利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卡托普利分子中的巯基(-SH)可以定量地将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通过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从而间接地测定卡托普利的含量。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690 nm,卡托普利质量浓度在4.240~55.12μg ·mL^-1范围内与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044+10.259ρ( mg·mL^-1),线性相关系数 r=0.9998。方法用于测定实际药品中卡托普利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温欣荣涂常青余柳丹
关键词:卡托普利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氯化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酚酞体系分离富集铜(Ⅱ)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氯化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酚酞体系分离富集铜(Ⅱ)的新方法.探讨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溶液用量、酚酞溶液用量、各种盐和酸度等因素对Cu2+富集率的影响,讨论了Cu2+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 6.0,在0.5 g NaCl存在下,当1.0×10-2 mol/L DDTC溶液用量为2.00 mL,50 g/L酚酞乙醇溶液用量为1.00 mL时,Cu2+与DDTC形成的螯合物沉淀-Cu(DDTC)2]可被定量吸附至微晶酚酞表面,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而在此条件下Cd2+、Zn2+、pb2+、Fe2+、Al3+等不被吸附,实现了Cu2+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分离富集Cu2+的新方法,并成功用于合成水样中Cu2+的定量分离,富集率为93.0%~105.4%.
温欣荣涂常青陈惠欣
关键词:微晶酚酞
碘化钾-抗坏血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铜(Ⅱ)
2014年
研究了碘化钾-抗坏血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探讨了碘化钾溶液用量、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MAB)溶液用量、抗坏血酸(Vc)溶液用量和酸度等对Cu2+浮选率的影响,讨论了Cu2+的浮选分离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Cu抖被抗坏血酸还原成Cu+,I-与Cu+形成的CuI沉淀可被TTMAB浮选至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一固两相,实现了Cu抖与Zn2+、Co2+、All3+、Mn2+、Ni2+、Fe2+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微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Cu2+的定量浮选分离,回收率为97%~104%。
温欣荣赖珊霞崔修远吴斌斌焦思权罗俏芳丘苑红
关键词:浮选分离碘化钾抗坏血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