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9088)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雷冉辉沈正雄梁琍梁莉更多>>
- 相关机构:铜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角蟾科一新亚种——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被引量:5
- 2012年
- 报道了角蟾科一新亚种,该亚种具角蟾属特征,与峨眉角蟾种组中的炳灵角蟾(Megophrysbinlingensis)形态特征最为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M.b.fanjingmontis subsp.nov.)。本亚种主要鉴别特征为犁骨棱较弱,后端无犁骨齿,上颌有细齿;第一、二指上婚刺细密,趾侧缘膜窄;体腹面斑少,两侧黑褐色长形斑明显;体型较大,雄性头体长大于60.00 mm;趾间具1/3蹼。
- 张雷梁琍冉辉沈正雄
- 关键词:角蟾科新亚种
-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被引量:11
- 2010年
- 对贵州省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镇海林蛙新标本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进行描述和界定,该镇海林蛙分布点的发现对该物种的动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张雷冉辉沈正雄梁莉
- 关键词:地理分布
- 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调查被引量:2
- 2011年
- 基于近三十年来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资源的调查,本文报道了该保护区现已记录爬行类隶属2目3亚目10科28属43种,占贵州省爬行类种数的40.19%,其中发现2个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爬行类新纪录,即黑线乌梢蛇和四川攀蜥。其动物区系组成以38种东洋界种类为主,并以22种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种占明显优势。保护区内43种爬行类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4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有2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1种被列入CITES附录III;有3种为优势种,5种为常见种,其余35种为稀少种。结合该区实际和爬行动物资源状况,提出了该区爬行动物资源的威胁因素和保护建议。
- 张雷冉辉梁琍沈正雄
- 关键词: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动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