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605)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1
- 相关作者:吕星海郑鸿魏俊杨维忠刘家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新疆扎色勒库勒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被引量:1
- 2014年
- 扎色勒库勒铁矿床处于南天山造山带北部,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与石炭纪酸性侵入岩接触带矽卡岩中,铁矿床成矿母岩为钾长花岗岩,成矿方式主要为接触交代作用。围岩蚀变强烈,形成各种矽卡岩矿物组合,与磁铁矿关系密切。该矿床成因类型为酸性岩浆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型铁矿床。研究对比发现,可利用地层标志、围岩蚀变特征以及物探异常标志等可作为区域性找矿标志。
- 韩继全宋安强
-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矽卡岩找矿标志
- 新疆卡特巴阿苏矿区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1年
- 新疆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古生代中性侵入岩发育,主要岩石类型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钾)长花岗岩4个岩石单元组成。通过对其岩石化学、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岩石化学图解及地质特征分析,中性侵入岩的SiO_(2)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分布为右倾斜的平行曲线簇,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Ti、Sr亏损型,岩石蚀变较强,抗交代蚀变能力弱,P表现为亏损型,Th、K和Zr表现富集型。认为它们基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为壳—幔混合源的岛弧“I”型花岗岩类,反映岛弧岩浆岩成因,岩浆在上侵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了重熔作用,而具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的成因特点。
- 尹高科吕星海李建全
- 关键词: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被引量:38
- 2013年
-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天山不乏世界级金铜矿床,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金铜找矿方向。最近,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新疆西天山新发现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矿床位于新源县城南东直线距离30km处,产在新疆西部中天山北缘,矿体主体形成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热液蚀变体内,呈板状和透镜状,长度几米到几千米,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上部以金矿体为主,下部铜矿体增多。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可能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平均品位金3.84g/t、铜0.65%。金铜成矿作用受控于二长花岗岩等岩体侵入期后热液蚀变过程。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证实新疆西部中天山及其南北缘具备金、铜矿的巨大潜力;是地质调查先行、引导商业勘探、实现找矿突破的典范。
- 杨维忠薛春纪赵晓波赵树铭魏俊冯博周华林泽华郑鸿刘家伟张祺俎波
- 岩屑测量在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 2021年
- 西天山地区构造活动强裂,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化探异常普遍存在,找矿标志信息丰富,是世界级金、铜等矿产的富集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前人先后在该地区进行过1∶100万地质调查和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发现较多铜矿点。此次化探工作在1∶10万化探普查圈出的“14乙”综合异常基础上,通过1∶2万岩屑测量,圈出单元素异常341个,综合异常11个,提出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缩小了找矿靶区,初步圈出金矿体11个,为一个特大型金铜矿的发现夯实了基础。
- 尹高科神元卫江旗吕星海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金铜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