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1634)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野王君予周淑红刘君张敏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玉米醇溶蛋白
  • 4篇醇溶蛋白
  • 2篇酸酯
  • 2篇碳酸酯
  • 2篇聚丙撑碳酸酯
  • 2篇复合膜
  • 1篇蛋白膜
  • 1篇亚胺
  • 1篇盐酸
  • 1篇盐酸盐
  • 1篇异丙醇
  • 1篇玉米醇溶蛋白...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疏水
  • 1篇疏水作用
  • 1篇水性
  • 1篇碳二亚胺
  • 1篇吸水

机构

  • 5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陈野
  • 3篇王君予
  • 2篇张敏
  • 2篇刘君
  • 2篇周淑红
  • 1篇闫晓光
  • 1篇张宁
  • 1篇李鹏
  • 1篇杨叶
  • 1篇于翠柳
  • 1篇李秀明
  • 1篇罗垠
  • 1篇梁文明
  • 1篇李运通
  • 1篇杨莉莉
  • 1篇董爽
  • 1篇李燕丹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异丙醇浓度对流延法成型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蛋白膜进行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率、吸水性、接触角、AFM和DSC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醇溶液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膜性质。结果表明:随异丙醇浓度的增加,拉伸强度逐渐增加,浓度为90%时达到最大值57.7 MPa。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浓度为90%时,最低值为0.075×10-8g m/(m2 h Pa)和37.2%;接触角实验表明:异丙醇浓度为90%时,接触角最大为67°,蛋白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90%异丙醇溶液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进行AFM测定,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形成有序的凝聚体,凝聚体之间紧密结合,形成网络结构。DSC结果表明:蛋白膜具有较高的变性温度。
刘君陈野周淑红张敏王君予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膜吸水性疏水作用
EDC和NHS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降低其水蒸气透过率和吸水率,研究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对成膜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乙醇为溶剂,EDC和NHS的添加量分别为0.06 g/g时,制得的膜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83 MPa,较未添加交联剂的蛋白膜提高97.6%;伸长率为5.5%,提高57.1%;水蒸气透过率为2.5×10-8(g·m)/(m2·h·Pa),降低43.2%;吸水率为39.4%,降低24.4%;质量损失率为3.6%,增加20.0%;静态接触角为67.4°,表明膜表面仍为疏水表面。原子力显微镜观测显示,加入交联剂后,蛋白分子聚集体变小,以均一的小球型聚集体形式紧密有序排列。
张敏陈野刘君周淑红王君予李燕丹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
PPC对挤压成型Zein-PPC复合薄膜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聚丙撑碳酸酯(PPC)为主原料,以甘油为可塑剂,利用挤压法制备Zein-PPC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形态学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引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当PPC含量为30%时,其拉伸强度最大,为30.11MPa;应用Halsey方程,建立了拉伸强度与相对湿度关系模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复合薄膜具有稳定的热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复合薄膜中玉米醇溶蛋白的羧基与PPC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保证了复合膜的稳定性。
李秀明陈野王君予于翠柳张宁杨叶
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聚丙撑碳酸酯机械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
玉米醇溶蛋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被引量:11
2011年
用溶胶-凝胶法水解四异丙氧基钛(TTIP)制备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粒子,利用该纳米TiO2粒子,用涂膜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纳米TiO2复合膜,分析膜中TiO2含量对复合膜性质的影响。复合膜中TiO2含量为14%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最大为35.2MPa,断裂伸长率为3.0%,水蒸气透湿率为169.9g/(m2.24h);复合膜的光催化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间力显微镜观察复合膜结构,可以看出TiO2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复合膜中。
陈野李鹏罗垠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玉米醇溶蛋白纳米TIO2复合膜
PPC/SPI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质被引量:4
2016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聚丙撑碳酸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为原料,甘油为增塑剂,采取挤压成膜的方法制备PPC/SPI复合膜,并研究PPC与SPI的质量比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质、不透明性、耐水性(吸水性和水溶性)的影响以及分析复合膜的热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随着PPC与SPI质量比(1.0∶1、1.5∶1、2.0∶1、2.5∶1、3.0∶1)的增加,复合膜的柔韧性增强,不透明度增加,吸水率成下降趋势,膜的质量损失率显著降低;同时PPC/SPI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稳定、致密均一的结构。
杨莉莉陈野闫晓光梁文明李运通董爽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聚丙撑碳酸酯复合膜力学性质热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