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170)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世亭李心远王旭辉潘庆刚朱宁喜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被引量:5
- 2004年
- 李心远李世亭
- 关键词:动眼神经损伤头颅外伤颅脑手术并发症
- 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心远李世亭
- 关键词:动眼神经损伤神经移植影响因素
- 不同损伤部位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部位对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均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分为3组,第1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后段、第2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中段、第3实验组10只在眶尖部锐性切断动眼神经并将断端对齐固定,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术后在动眼神经眶尖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较好,在海绵窦中段动眼神经切断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最差。3个实验组中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总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眶尖段神经切断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支配的特异性最高,在海绵窦神经切断组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组最差(P<0.01)。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离靶器官越近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中决定因素可能是新生神经纤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支配程度。
- 黄晓松刘宁涛潘庆刚李世亭王飞管宇航
- 关键词:动眼神经
- SD大鼠动眼神经不同部位损伤后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Ⅰ组大鼠(n=24)经幕下、实验Ⅱ组(n=24)大鼠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HRP),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48h后行动眼神经组织学、解剖学研究。结果实验Ⅰ组大鼠支配上直肌的神经纤维有45% ̄51%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实验Ⅱ组81% ̄87%由对侧中脑运动神经元发出,神经元在中脑的分布更接近正常大鼠。实验Ⅱ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实验Ⅰ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越好,这可能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 李心远李世亭仲骏朱宁喜王旭辉万亮张文川华续明朱晋孟佑强
- 关键词:动眼神经脑神经损伤修复外科手术神经再生
- 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研究健康SD大鼠动眼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特征,建立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研究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经右侧颞底入路,显微手术解剖、暴露动眼神经海绵窦段或海绵窦后段,行动眼神经切断并通过动眼神经功能测定,研究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以及降低动物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结果显微镜下可见动眼神经在岩尖部紧邻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侧进入海绵窦。在中颅底,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位于海绵窦硬膜下方。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内位于三叉神经眼支内侧,其内下方是外展神经。全部实验步骤均能被SD大鼠耐受,所有存活鼠术后均生存良好,无感染和角膜溃疡等并发症,除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瞳孔完全散大和眼球运动障碍之外,无其它神经功能障碍征象。结论应用该方法建立的鼠动眼神经损伤及再生的动物模型,可方便、安全地暴露鼠颅内段动眼神经,以备各种实验干预,动物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并可应用于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视神经等颅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 刘宁涛潘庆刚李世亭王飞管宇航
- 关键词:动物模型动眼神经解剖学
- 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核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核的显微解剖学特征。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经右眼球结膜入路行单眼外肌肌鞘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中脑动眼神经运动神经元,48小时后取中脑组织切片还原显色(TMB法),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动眼神经核的运动神经元直径平均为(19.20±1.15)μm,单侧核内的运动神经元总数为(1467±57.55)个,其中支配内直肌(424±41.39)个,支配上直肌(338±19.90)个,支配下直肌(238±20.01)个,支配下斜肌(276±16.72)个,支配提上睑肌(191±8.51)个。各组神经元有相对固定的解剖位置,其中下斜肌神经元位于核的背侧中间部,下直肌神经元位于核的背内侧,内直肌神经元位于核的腹内侧,上直肌神经元位于核的腹外侧,提上睑肌神经元位于核的外侧中部。结论动眼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按功能不同集中分布(形成各个亚核),各亚核之间存在不同程度重叠,单一眼外肌均有来自双侧的运动神经元支配。
- 李世亭王旭辉朱宁喜李心远
- 关键词:动眼神经核显微解剖
- 不同手术方法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修复方法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5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均分为3组,在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后分别将断端用羊肠线缝合、生物胶粘合、血凝块粘合修复神经,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研究。结果以血凝块粘合和直接缝合神经断端实验组大鼠术后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生物胶粘合组大鼠,前两组实验大鼠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新生神经纤维总数量明显多于后者,且前两个组实验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优于后者。结论以直接缝合和血凝块粘合神经断端的手术方法优于生物胶粘合神经断端的方法,关键因素是两断端对齐并稳定固定,减少吻合口疤痕组织形成,进入靶器官新生神经纤维数量以及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情况决定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 刘宁涛潘庆刚李世亭黄晓松王飞管宇航
- 关键词:动眼神经
- 不同程度损伤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动眼神经不损伤;切断吻合组(n=15)在海绵窦内锐性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后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压榨损伤组(n=15)用显微持针器完全夹闭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主干,持续5 s。术后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不同损伤均可导致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分布散乱,亚核分布结构改变,神经纤维和髓鞘的结构破坏,轴突芽生及再生纤维分布的特异性降低,而且上述改变在神经切断组更加明显。观察期中瞳孔括约肌及眼外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神经压榨组都明显优于神经切断组。结论动眼神经轻度损伤较重度损伤功能恢复更好,这与幸存神经元数量较多,结构容易修复,神经元和再生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有关。
- 李世亭王旭辉仲骏张文川华续明
- 关键词:动眼神经
- 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再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动眼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功能不能恢复.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在临床上成功修复了动眼神经损伤,尽管仅是个案报道,功能恢复也不够理想,但这使人们重新对颅神经损伤后再生和功能修复产生了信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神经放射学、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组织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迄今尚未阐明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规律,临床尚缺乏有效的修复技术.因此,作者试图通过研究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来探索动眼神经再生的规律.
- 李世亭朱宁喜李心远潘庆刚海舰王旭辉刘忠
- 关键词:动眼神经损伤成年SD大鼠神经功能修复颅神经损伤神经放射学组织学基础
- 动眼神经功能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5只大鼠均在海绵窦内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第二组为损伤对照组(5只)不予缝合,第三组和第四组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定期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动眼神经包含粗细两种纤维,直径呈双峰分布。动眼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按功能不同集中分布(形成亚核)。动眼神经损伤后,核内的神经元数量减少(仅为损伤前的1/3)、亚核分布特征消失,再生轴突的数量明显增加,超过损伤前的水平,但以细纤维为主,双峰分布特征消失。瞳孔括约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明显优于眼外肌。结论动眼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非特异性增生及其再生轴突在效应器上的迷行分布影响了动眼神经的功能恢复。
- 李世亭王旭辉朱宁喜李心远张文川仲骏
- 关键词:动眼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