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0721061)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7H指数:11
- 相关作者:潘保田高红山冯兆东陈发虎陈建徽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边缘黄土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探被引量:6
- 2012年
- 沙漠边缘地区黄土磁化率的增强机制与黄土高原地区有所不同,不宜用于夏季风强度变化的重建。所以,本文尝试将黄土高原地区常用的化学风化指标:化学蚀变指数(CIA)和Rb/Sr用于沙漠边缘地区白崖剖面夏季风演化的重建。结果显示,CIA可以较好地反映成壤作用,因而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夏季风的变化,而Rb/Sr受源区因素和成壤因素共同作用,不能有效地指示夏季风的强度。同时,本文还选取了常见的反映粒度分选和冬季风变化的SiO2/TiO2和Zr/Rb,结果显示,SiO2/TiO2和Zr/Rb能明确指示粒度分选作用和冬季风的变化。此外,Al-Ti-Zr三角图显示,物源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在全新世和末次间冰期黄土物质混合较为均匀,表明风尘经历了较长距离的搬运和较为充分的混合过程;在末次冰期黄土物质混合程度存在明显分异,意味着部分时段物源可能较近。
- 于英鹏汪海斌刘现彬
- 关键词:沙漠边缘黄土地球化学
- 基于多元数据和不同分类算法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及精度评价——以祁连山东段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以祁连山东段典型山地系统为研究区,通过提取研究区TM影像的主成分、各类植被指数、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影像纹理特征以及研究区地形特征等数据,应用最优波段指数方法得到最优波段组合,并运用非监督分类、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法对上述最优波段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数据挖掘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同时选取合适的判断标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在遥感信息提取中有比较直观意义和较高的分类精度。在上述分类方法中分类精度由高到低为决策树分类>支持向量机法>最大似然法>非监督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总体分类精度为94.50%,kappa系数为0.9122。
- 别强赵传燕彭守璋冯兆东
- 关键词:信息提取纹理提取决策树分类祁连山东段
- 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被引量:41
- 2010年
-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近来,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翼的河流河道进行了分析,尝试从河道纵剖面陡峭指数特征中提取该区域构造抬升信息.结果显示从东到西河道陡峭指数有明显的不同,有东段小,中、西段大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岩性和降水对河道陡峭指数影响不大,也没有证据表明河流负载对其有明显的贡献.河道比降的变化主要是受区域岩石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河道陡峭指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分布特征,东段抬升速率较小,中、西段较大,抬升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中段榆木山附近区域.
- 胡小飞潘保田KIRBY Eirc李清洋耿豪鹏陈吉峰
- 关键词:抬升速率
- 柴达木盆地苏干湖年纹层岩芯摇蚊记录的过去1000年干旱区湿度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利用柴达木盆地苏干湖具有年纹层的沉积岩芯,以摇蚊亚化石分析恢复了研究区近千年来10年分辨率的湿度演变历史.研究表明,苏干湖岩芯中的摇蚊亚化石主要由高咸水属种Psectrocladius barbimanus-type和Orthocladius/Cricotopus与低咸水属种Procladius和Psectrocladius sordidellus-type组成,依据其相对丰度的变化,结合摇蚊-盐度转换函数重建的盐度波动,区域过去1000年湿度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990~1550AD为气候整体干旱期、1550~1840AD为气候整体湿润期、1840~2000AD为全球变暖下的气候再次干旱期.高分辨率的记录还发现,在年代际到百年尺度上,存在1200~1230AD干旱背景下的湿润阶段和1590~1700AD湿润小冰期内部的干旱阶段;就气候变率而言,湿润小冰期时段摇蚊种群组合及重建的盐度变化幅度增大,频率加快,指示出小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特征.该记录得到西风环流影响区的其他古湿度资料支持.苏干湖高分辨率摇蚊记录的湿润小冰期气候与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中国内陆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湿度变化即使在近1000年来也存在相位差.
- 陈建徽陈发虎张恩楼Stephen J Brooks周爱锋张家武
- 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年代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昆黄运动是发生在中更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一次重要的构造抬升事件,河流阶地及地层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这次构造事件。渭河陇西段第七级阶地沉积了104.5m厚的黄土,通过对其上覆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粒度研究表明,此级阶地形成年代为距今870ka,阶地拔河高度说明自中更新世以来地面至少抬升了205m,其抬升速率约为0.2m/ka。这次构造事件在时间上与昆黄运动相一致,是对青藏高原强烈抬升的响应。
- 刘小丰刘洪春高红山潘保田李保雄范兵
- 关键词:阶地
-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冠对降雨截留空间模拟——以排露沟流域为例被引量:17
- 2010年
- 林冠截留在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以样方尺度上的降水截留特征研究为主,基于遥感与GIS方法进行流域或区域景观尺度上的林冠降水截留模拟研究还比较少。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在典型的青海云杉-苔藓林内按照不同林冠结构布设林冠截留样方,通过2008年42次降雨事件的观测,将林冠截留模型与降雨及林冠结构特征联系起来。把表征冠层结构的叶面积指数引入到模型中对模型进行改进,经检验改进的截留模型对林冠截留模拟结果较好。为此,将模型中的降雨和叶面积指数进行空间化,通过改进模型实现小流域尺度上的林冠截留模拟。利用GIS工具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林冠截留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该流域2008年青海云杉林冠截留量在97.9~236.6 mm之间,平均为161.8 mm,林冠降雨截留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林冠截留率在27.92%~58.00%之间,平均为41.70%,截留率随海拔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冠年截留量约为1.6×105m3,占整个流域总降雨量的13.25%左右。
- 彭焕华赵传燕沈卫华许仲林
- 关键词:林冠截留叶面积指数
- 中国东部表土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对比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25
- 2008年
- 中国东部较高空间分辨率表土总有机质(TOC)碳同位素,以及从中抽提的来自陆生高等植物的具有明显奇偶优势的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一致的空间变化趋势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都在北纬31°~40°之间较为偏正,而在该区域以北和以南都较为偏负,这一结果与中国东部表土植硅体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共同指示了中国东部地区北纬31°~40°之间区域的水热组合条件较适合C4植物的生长.来自华北同一研究地点相同植被类型(草地)下的12个表土,其总有机质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变化幅度都很小,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很稳定.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东部地区,表土TOC碳同位素和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可以同等有效的作为上覆植被中C3/C4植物比例的指示器.同时,中国东部表土两类碳同位素的对比表明,-22‰和-32‰可以作为纯C4和纯C3植被下表土长链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的端元值(C27,C29,C31加权平均值)而应用于估计历史时期C4植物的相对生物量贡献。
- 饶志国贾国东朱照宇吴翼张家武
- 关键词:表土正构烷烃碳同位素
- 基于CART模型陇西黄土高原潜在NDVI模拟被引量:5
- 2009年
- 根据研究区30a的气象观测数据,使用栅格化技术,建成陇西黄土高原分布式气候模型(降水量、气温、蒸散发量);然后以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森林、灌木林和干草原作为该处的本底NDVI数据,使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建立潜在NDVI与栅格化的气候要素的关系,模拟了陇西黄土高原的潜在NDV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界压力对潜在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1)陇西黄土高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有从东南到西北的递减趋势,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明显,多年平均生长季蒸散发量可达300 mm;2)使用CART模型模拟潜在NDVI精度较高,其总体精度达到了82.6%,可满足潜在NDVI的模拟;3)外界压力下的NDVI与潜在NDVI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很大的不一致。
- 王超戚鹏程冯兆东
- 关键词:MODIS空间插值
- 祁连山东段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0年
- 基于时域反射仪(TDR)观测的土壤水分数据,探讨了祁连山东段旱泉沟流域2009年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等7个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灌草地和林灌地的土壤含水量最高,灌木地、林地次之,然后依次为退耕还草地、农地、退耕还林地和荒草地;海拔、坡向、土壤孔隙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分布的主要因子,且不同月份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不相同,7月份与坡向相关性最大,8、9月份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最大,10月份与海拔相关性最大;研究区内23个样点0-10 cm土层含水量的总体变异系数(CV)最大,10-20 cm土层含水量的总体CV最小,且样点1和9以及样点14-17的土壤剖面含水量的CV较大;土壤孔隙度对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坡位、坡向与海拔的影响次之,而地貌类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较小。
- 田风霞赵传燕王瑶
- 关键词:土壤水分环境因子
- 黄土高原S_1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的指示被引量:21
- 2011年
- 对黄土高原中部的蓝田剖面与黄土高原西部的定西和天水剖面的S_1古土壤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对比。3个剖面的Al-Ti-Zr比值接近,La/Th和Ce/Pb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各与上大陆地壳的接近,表明黄土高原S_1古土壤的来源粉尘经历了多次的搬运-沉积循环过程,而使物源呈现均一的特性。物源的均一性初步保证了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比较的可行性。
- 汪海斌于英鹏刘现彬冯兆东
-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