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KZXB10138)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忠波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纪录片拍摄对象的属性问题
- 2012年
-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给拍摄双方的关系,尤其对于拍摄对象的行为属性,带来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拍摄对象不应当是可以塑造虚构角色的演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摄影机拓展拍摄对象原有的生活,给了拍摄对象重新塑造一个角色的机会。相对于故事片的权力关系,纪录片拍摄者和拍摄对象关系的核心是一种情感关系。
- 刘忠波
- 关键词:演员表演拟剧理论
- 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被引量:6
- 2011年
- 20世纪80年代中国纪录片潮流演进过程中,宏大与崇高作为一种资源逐渐成为纪录片内在精神的基本来源。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不断被赋予戏剧化含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形式,知识分子话语隐退于栏目纪录片之后,观念的扩张引起的真实性危机,使得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对形式的原生性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在观看视角作为一种情感立场的前提下,海外纪录片工作者持续地塑造着"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表现出试图深入中国景象内部所作的另一种努力。
- 刘忠波
-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精神资源审美形式
- 中国纪录片的命名过程和称谓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但纪录片称谓的生成过程却是漫长的。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纪录片在中国的“叫法”不断变化,获得称谓的数量,粗略统计便有十几种之多,艺术片、专题片、专题艺术片、纪实片、电视片、电视艺术片、政论片、风光片、特别节目、电视报告文学等,这些称谓之间并不是等同的,
- 刘忠波
- 关键词:中国纪录片称谓电视艺术片电视纪录片北京电视台特别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