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8YYB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锡彭王亚飞李大勤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汉字与“重新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也对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书面上,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改变词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形式,导致词的结构和意义发生"重新分析"。
- 杨锡彭
- 关键词:汉字
- 方光焘先生语言学思想探微——《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读后
- 2011年
-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不仅有着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某些重要学说精准的把握和恰当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其体现出来的语言学思想中包含着方先生基于对各种理论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系列超前于同时代学者的汉语研究观念。因而,加强对方先生等前辈学者语言学思想及汉语研究观的探讨,不仅有利于客观地评价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史,对我们今天科学地展开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语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相互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相互联系"、"‘广义形态’论"三个方面对方光焘先生的语言学思想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 李大勤杨锡彭王亚飞
- “儿(-r)”与儿化被引量:2
- 2011年
- 表示儿化的"儿(-r)"跟儿尾(er)不同,"-r"不独立发音,不是语素音位。把"儿(-r)"看作词缀,必然造成语素同一性分析的矛盾,也与汉语构词成分的性质特点不相符。儿化仅仅是构造儿化韵的音变手段。如果把儿化韵看作是与平舌韵同质的语音形式,儿化的作用是构造儿化韵音节以分化平舌韵音节所表示的语素,或是构造同一个语素的另一个语音形式。但是,平舌韵与儿化韵的差异其实是文白异读的分歧。儿化是纷乱的,儿化并不是区别词义、转化词性或表达附加色彩的必须形式,儿化也不一定造成词义、词性不同的词,因此普通话语音规范对儿化韵的抉择难有贯通性的、有规则和条理的依据或标准。
- 杨锡彭
- 关键词:儿化语音性质语言性质语音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