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103803)

作品数:26 被引量:182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成林萍吴礼嘉李芳米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儿童
  • 8篇血管
  • 7篇晕厥
  • 6篇直立倾斜试验
  • 4篇心动过速
  • 4篇心率
  • 4篇血管迷走性
  • 4篇体位性心动过...
  • 4篇综合征
  • 4篇迷走
  • 3篇代谢
  • 3篇低血压
  • 3篇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疾病
  • 3篇血管疾病
  • 3篇血管迷走性晕...
  • 3篇血压
  • 3篇直立性
  • 3篇直立性低血压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首都儿科研究...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作者

  • 13篇王成
  • 8篇吴礼嘉
  • 8篇林萍
  • 6篇李芳
  • 5篇杜军保
  • 5篇康美华
  • 5篇米杰
  • 4篇金红芳
  • 4篇储卫红
  • 4篇许毅
  • 4篇王瑜丽
  • 4篇程红
  • 4篇祝立平
  • 3篇赵小元
  • 3篇侯冬青
  • 3篇李红霞
  • 3篇闫银坤
  • 3篇刘平
  • 3篇刘琴
  • 3篇赵娟

传媒

  • 14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多态性对儿童肥胖和代谢异常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在中国儿童中验证肥胖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年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的3503名6—18岁学龄儿童,包括肥胖组1229名、超重组655名和正常体重组1619名。采用盐析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使用ABI Prisms^TM-79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11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FTO rs9939609、MC4R rs17782313、GNPDA2 rs10938397、FAIM2 rs7138803、BDNF rs6265、NPCI rsl805081、PCSKl rs6235、KCTDl5 rs29941、BAT2rs2844479、SECl6B rsl0913469和SH281 rs4788102)进行分型检测。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l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采用多因素分析基因多态性对儿童期肥胖相关性状的影响。采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校正多重检验。结果 控制年龄、性别和青春发育期的影响后,FTO rs9939609-A、MC4R rsl7782313-C、GNPDA2 rs10938397-G和FAIM2 rs7138803-A等位基因增加儿童BMI(β=0.352—0.747)、体脂百分比(β=0.568~1.113)、腰围(β=0.885~1.649)和腰围身高比(β=0.005—0.010)的水平(P〈0.01),BDNF rs6265一G等位基因增加儿童BMI(β=0.251,P=0.020)和体脂百分比(β=0.416,P=0.040)水平。校正多重检验后,除rs6265与体脂百分比的关联消失外,其余SNP与肥胖评价指标的关联仍有意义。FTO rs9939609一A、MC4R rs17782313.C、GNPDA2 rs10938397-G、FAIM2 rs7138803-A和BDNF rs6265-G等位基因增:DIIJL童肥胖风险(OR=1.386,95%CI:1.171~1.642;OR=1.367,95%CI:1.196~1.563;OR=1.242,95%C/:1.102~1.400;OR=1.154,95%CI:1.021~1.305;OR=1.156,95%a:1.03l~1.296);其中FAIM2 rs7138803仅增加男童肥胖风险(OR=1.234,95%CI:1.043—1.460)。校正多重检验后,上述SNP与儿童肥胖的关联仍有意义。同时,GNPDA2 rs10938397-G等位基因还增加儿童胰岛素抵抗风险(OR=1�
张美仙赵小元席波沈玥吴丽君程红侯冬青米杰
关键词:儿童肥胖症基因多态性代谢异常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血压变异性被引量:6
2012年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Mlymediatedsyncope,NMS)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orthostatietaehycardiasyndrome,POTS)、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ehypotension)、境遇性晕厥(situationalsyncope)等,其发生率约占儿童晕厥的80%。
赵娟杜军保
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血压变异性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
心电图对功能性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的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调节作用,包括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如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等)。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公认的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于相应受体,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导致心电图变化。因此,心电图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功能性心血管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刘丽萍王成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自主神经功能
维生素D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被引量:5
2015年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及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系统,其对维持人体稳态檄为雨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许多疾病,如直立不耐受等。近年关于维牛素D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已逐渐引起重视。1,25-(OH)2D参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发挥血管效应,其不足时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及预后。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足容易出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直立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维生素D缺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王成罗雪梅李介民
关键词:自主神经功能维生素D心脏
直立试验心率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效果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ORS)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POTS患儿治疗前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给予ORS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根据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是否大于50%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卧立位心率差值及直立后10min内最大心率对ORS治疗POT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POTS组患儿54例,年龄6~17(11.3±3.0)岁。对照组儿童20名,年龄10-12(11.0±0.8)岁。POTS组患儿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0)比(20±7)次/min,t=-10.441,P=0.000]。POTS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3.2±1.8)比(5.7±2.0)分,t=10.958,P〈0.001],其中有30例POTS患儿复查直立试验,治疗后卧立位心率差值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33±11)比(41±11)次/min,t=2.956,P=0.006]。54例POTS患儿治疗有效26例,治疗无效28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46±10)比(37±9)次/min,t=-3.582,P=0.001],治疗前直立后10min内最大心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122±12)比(113±10)次/min,t=-2.693,P=0.010]。当卧立位心率差值为41次/rain时,预测应用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70%;当直立后10min内最大心率达到1230次/min时,预测应用口服补液盐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和78%;卧立位心率差值联合直立后10rain内最大心率预测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56%。结论采用POTS患儿直立试验中心率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
蔺婧刘平王瑜丽李红霞李雪迎赵娟唐朝枢杜军保金红芳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补液疗法心率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暂时性失语14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直赢倾斜试验(HUTF)过程中出现暂时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町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闲晕厥、先兆晕厥、头晕等进行HUTF患者的资料,共4401例次,年龄2~79岁,总结HUqT过程中出现暂时性失语患耆的临床特点,分析出现失语的可能机制。结果1.HUTT过程中暂时性失语发生率为3.18‰(14/4401例次),其中成人(≥18岁)发牛率7.0‰(9/1284例次),儿童(〈18岁)发牛率1.6‰(5/3117例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P〈0.01)。男性发生率为1.91‰(4/2091例次),女性发生率为4.33‰(10/2310例次),二者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x^2=1.33,P〉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发生率分别为血管抑制型6.05‰(10/1654例次),混合型4.18‰(2/479例次),心脏抑制型0(0/36例次),HUTT阴性0.9‰(2/2232例次),4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P〈0.05),其中血管抑制型与HUTT阴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P〈0.01)。HUTFm性者中总发生率为5.53‰(12/2169例次),与HUTT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P〈0.05)。2.失语出现及持续时间:失语出现于基础商立倾斜试验过程中的4~17min[(11.3±6.7)min],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札倾斜试验舌下含药后2—10min[(5.2±2.7)min].失语持续时间为3min~4h,中位时间为20min。结论HUTT有诱发暂时性失语的风险,在HUTT过程中需警惕该并发症出现,尤其是受试者出现HUTT阳性反应或为成人时。
储卫红王成林萍李芳吴礼嘉冉静廖冬磊刘德宇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青少年外周动脉顺应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年龄变化规律及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外周动脉顺应性和内皮功能的年龄变化规律及其与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区儿童青少年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选取7-17岁体重正常和超重/月巴胖者,分别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测定动脉顺应性、血管内皮功能,测量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充血反应指数(RHI)及体格、血压和空腹血生化指标。分析baPWV、RHI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相关测量指标进行年龄标准化以及偏态分布的指标正态化转换后,使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观察baPWV、RHI与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452名体重正常和94名超重/月巴胖者完成动脉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299名(54.76%)为男性。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体重者中baPWV、RHI与年龄呈弱正相关关系(r=0.33,P〈0.01;r=O.36,P〈0.01)。baPWV与标准化(z_)BMI(r=0.13,P=0.002)、SBP(r=0.20,P〈0.01)、DBP(r=0.27,P〈O.01)、TG(r=0.11,P=0.010)、胰岛素(r=0.21,P=0.004)、胰岛素抵抗指数(r=0.21,P=0.005)呈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r=-0.09,P=0.039)。RHI与ZBMI呈正相关关系(r=0.10,P=0.018),与DBP呈弱的负相关关系(r=-0.10,P=0.016),与其他测量指标无显著性相关。baPWV在男性略高于女性,而RHI无性别差异。结论baPWV、RHI测量值在7~17岁间随年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提示动脉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在此期间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相关测量指标的变化具有相关性,而血管内皮功能则仅在超重/HE胖儿童中表现出提前发育的现象,与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未表现出相关性。对儿童青少年人群心血
穆锴张羿牛大彦叶莹严卫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动脉顺应性血管内皮功能儿童青少年
双胞胎晕厥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胞胎晕厥儿童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4对以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先兆晕厥及晕厥等症状为主诉的双胞胎儿童,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脑电图、头部CT/MRI等检查排除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病因仍不明确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详细记录其晕厥家族史,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家族史及HuTT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4对双胞胎儿童起病年龄7~12岁,小于儿童晕厥发病中位数年龄15岁;起病诱因以站立为主(4/5例),晕厥阳性家族史2对;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4/5例);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在同一对双胞胎中表现不完全一致:第1对中1例为血管抑制型,另l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第2对中1例为血管抑制型,另1例为阴性;第3对均为血管抑制型;第4对均为阴性。4对双胞胎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不完全一致,提示环境、心理等多因素参与晕厥发作。结论儿童晕厥的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在小年龄组起更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等多因素诱导晕厥发作。双胞胎HUIT结果存在多样性,同一对双胞胎的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可以不一致。
张文华刘丽萍王成林萍李芳吴礼嘉邹润梅
关键词:双胞胎晕厥家族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直立性高血压被引量:6
2013年
直立性高血压(OHT)在临床多见,但认识欠深入,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其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血管肾上腺素高度敏感、压力反射感受器反射异常等有关。OHT多见于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儿童发病率也较高,可导致慢性肾损害、心脑血管疾病,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症状性脑梗死等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和肾脏疾病及未来自主功能障碍的筛选工具、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长期评估指标。目前尚缺乏针对性治疗措施及有效降低其患病率和病死率的方案。
许毅康美华王成
关键词:发病机制儿童
直立倾斜试验后的心率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束后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方法2004-01-2011-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HUTT患者919例,年龄2-74(18.4±14.0)岁,男439例,女480例,儿童及青少年组(〈18岁)646例,成人组(≥18岁)273例;HuTr阴性组439例,HUTT阳性组480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80例,心脏抑制型5例,混合型95例)。分析HUTT结束后20min内监测的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①不同HuTT结果比较:95%以上受试者在4min内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HUTT阳性组较HUTT阴性组恢复慢(94.8%vs 100%,X^2=23.5,P〈0.01)。②不同年龄比较: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2min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组较成人组多(90.6%VS85.7%,X^2=4.641,P〈0.05);3min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组与成人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97.2%VS94.9%,X^2=3.131,P〉0.05)。③不同性别比较: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1min内男性多于女性(76.3%VS69.8%,X^2=4.932,P〈0.05);2min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V888.3%,岩。=0.639,P〉0.05)。④不同反应类型比较:4min内心率恢复时间混合型较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明显减慢(85.3%VS97.1%VS100%,X^2=23.5,P〈0.01)。血管抑制型与心脏抑制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vs100%,X^2=0.149,P〉0.05)。结论95%以上受试者在HUTT结束后4min内心率恢复至正常,心率恢复时间受年龄、性别、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的影响。
康美华许毅王成吴礼嘉林萍袁鹤立王秀英谢振武
关键词:心率性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