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102032)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洪斌王丽非王松梅李青连何庆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微生物基因组的新型天然产物发现策略被引量:7
- 2012年
-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是一个从基因到化合物的过程。微生物基因组内未被发掘的孤儿或沉默途径所编码的新型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潜力远远超过现已发现的代谢产物数量。微生物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广泛开展,为天然产物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契机。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新型天然产物的发现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可以预计,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基于基因的药物发现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微生物产生天然产物的潜力,微生物基因组内的孤儿或沉默途径编码的未知代谢产物将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源泉。
- 何庆李青连王丽非洪斌
- 尿苷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尿苷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作用机制新颖、抗菌谱窄,是寻找新型低毒、窄谱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介绍了尿苷肽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征以及构效关系,着重介绍了其生物合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尿苷肽类抗生素肽链的合成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以非线性机制催化完成,肽链的组装始于中心模块2,3-二氨基丁酸(2,3-diaminobutyric acid,DABA),其后的延伸包括N端氨基酸或二肽与DABAβ-氨基间的缩合,以及C端的脲二肽与DABAα-氨基间的缩合。3′-脱氧-4′,5′-烯酰胺尿苷由尿苷经过3步反应转化而来,并在NRPS的催化下与四肽或五肽缩合形成尿苷肽类抗生素。尿苷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机制的阐明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获得新结构的尿苷肽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 李青连解云英王丽非许鸿章陈汝贤洪斌
- 关键词:生物合成基因簇组合生物合成
- 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在E.coli BL21(DE3)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测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组氨酸标签与人β干扰素融合蛋白,并进行蛋白纯化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提取人Bel-7402细胞总DNA为模板,经PCR获得人β干扰素编码基因片段。将此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16b,重组克隆,经酶切与测序确认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条件优化。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Ni 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纯化产物进行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经表达条件优化后,SDS-PAGE显示重组菌株表达与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分子量大小一致的条带,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中发现表达的蛋白能与人β干扰素抗体及组氨酸标签抗体产生结合反应,亲和层析纯化分离得到纯度92%的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获得的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比活性为4.2×107U/mg。结论组氨酸标签人β干扰素编码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建立了该蛋白的简便亲和纯化方法,表达产物具有人β干扰素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以此系统表达及纯化其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科研用标签化细胞因子奠定了基础。
- 王丽非朱元军王松梅杜郁余腾斐王丽洪斌
- 关键词:干扰素Β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 反义技术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迅速蔓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反义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反义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包括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利用反义技术构建敏感菌从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新型抗菌药物、采用反义技术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逆转耐药菌对现有抗生素的敏感性。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人工合成的反义核酸的抗菌活性,并分析了其作为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 王松梅洪斌
- 关键词:反义技术新药研发耐药菌肽核酸
- 力达霉素产生菌球孢链霉菌C-1027中atrA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在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中多效性调节因子AtrA(AtrA-c)可通过激活放线紫红素途径特异性的调节因子ActII-ORF4的转录来控制放线紫红素的产生。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BRC13350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A-4680中也发现了AtrA-c编码基因(atrA-c)的同源基因,分别影响链霉素和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为探索球孢链霉菌C-1027(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C-1027)中是否存在AtrA,克隆球孢链霉菌C-1027中atr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确定其对力达霉素产生的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AtrA-c,来确定AtrA-c对力达霉素产量的影响;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来判断在球孢链霉菌C-1027基因组中是否有atrA-c同源基因;PCR扩增方法获得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atrA-gl)并测序;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atrA-gl及其与旁侧基因的组织结构、对已发现的AtrA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天蓝色链霉菌AtrA-c蛋白,发现其对力达霉素的产量有影响。以atrA-c为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球孢链霉菌C-1027基因组中存在atrA-c的同源基因。PCR扩增得到球孢链霉菌C-1027的atrA基因的全序列以及该基因上下游的旁侧序列(GenBank/EMBL/DDBJ登录号GU723707)。通过对球孢链霉菌C-1027、天蓝色链霉菌A3(2)、灰色链霉菌NBRC13350以及阿维链霉菌MA-4680 AtrA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4种AtrA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65%~87%,相似性高达70%~89%。并且,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与相邻基因形成的组织结构与天蓝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完全一致。根据蛋白质同源性绘制进化树,发现球孢链霉菌AtrA蛋白与灰色链霉菌Atr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确定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存在atrA同源基因并影响力达霉素的产�
- 李光伟王丽非王松梅洪斌
- 关键词:力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