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90092)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4H指数:5
- 相关作者:李光泗朱丽莉钟钰郑毓盛沈坤荣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财经大学金陵科技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粮食市场开放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大豆和大米数据的VAR模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我国经济增长一方面带来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及人们对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粮食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研究以上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增长分析模型以及对大豆和大米这两个开放程度不同的市场的进出口数据建立VAR模型,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对粮食生产的正向作用及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说明我国还存在着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发现我国粮食进口量对粮食生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相对开放的市场比相对封闭的市场的这种抑制作用更具强烈。
- 李光泗马学琳
-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镇化
- 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技术变动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 李光泗朱丽莉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生产技术
- 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分析
- 2015年
-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粮食流通市场化体系基本形成,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在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复杂,粮食生产与消费预期因素对粮食市场影响更加明显。研究结合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市场化特点,阐述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并结合粮食市场波动的阶段性特征,详细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价格宏观调控途径及调控重点。
- 李光泗
- 关键词:市场化粮食价格
-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2016年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性日益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快速增长。在耕地与水等资源刚性约束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逐渐显现,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为此,本文在测算粮食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以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得出:我国粮食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改进型的技术进步特征,粮食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动引起的,而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增长缓慢,且地域差异性明显。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技术改进型的技术进步,而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益影响较弱,但不同变量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农村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却呈现一定负向关系。
- 朱丽莉李光泗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粮食生产生产效率
-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选取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对中国粮价波动的成因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粮食生产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消费量、国际粮食价格、广义货币量和粮食库存量对粮食生产价格影响显著;粮食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净进口量对粮食零售价格影响显著。而粮价波动的经济效应:2种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粮价上涨农民得到的很少;不能确定物价与2种粮食价格是否有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陈祥新李光泗
- 关键词:粮食价格影响因素经济效应
- 农产品质量认证中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基于信息发布博弈视角被引量:5
- 2013年
- 尽管许多企业已获得质量安全认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依然不断,由此使得政府部门、学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认证有效性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农产品生产企业与认证机构的博弈模型存在纳什均衡,虚假认证行为与政府抽查概率、惩罚力度、消费者反应程度、农产品质量标准等因素有关。为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有效性,应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加大政府对认证机构监管频率与违规处罚力度、健全农产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等。
- 朱丽莉王怀明
- 关键词:农产品信息传递
- 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 李光泗钟钰
- 关键词:谷物
- 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与创新绩效研究被引量:36
- 2013年
-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开放度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等问题日益凸现。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实证研究技术能力约束、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创新绩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产生较显著影响,这突出反应在技术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条件、技术知识积累等方面;政府调控能力、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技术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差异较大,技术进步也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对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关注技术进步的持续性、累积效应,最终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型。
- 李光泗沈坤荣
- 关键词:技术能力创新绩效
- 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与区域差异的实证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文章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入手,利用谷物生产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来源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要素产出率有了较快增长,但不同要素产出率差异较大;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技术改进型特征,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动指数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增长缓慢;东、中、西三大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其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动引起的,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是由技术变动和效率提高共同引起的,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变动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均较低。
- 朱丽莉钟钰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 对建立我国粮食目标价格制度的思考被引量:47
- 2014年
- 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稳妥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需要建立制度实施的基础支持条件,深入研究目标价格的基本构成要素,大力培育规模化的农产品营销组织。
- 冯海发
- 关键词:农产品目标价格营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