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284)

作品数:21 被引量:182H指数:10
相关作者:聂胜委张巧萍张玉亭黄绍敏何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8篇施肥
  • 7篇玉米
  • 6篇微环境
  • 6篇耕作
  • 5篇施肥措施
  • 5篇田间
  • 5篇夏玉米
  • 4篇冬小麦
  • 4篇土壤
  • 3篇信阳毛尖
  • 3篇养分
  • 3篇渣肥
  • 3篇施用
  • 3篇年际
  • 3篇毛尖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平衡施肥
  • 2篇后效
  • 2篇产量及其构成

机构

  • 2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厅
  • 1篇日本国际农林...
  • 1篇信阳市农业科...

作者

  • 22篇聂胜委
  • 19篇张巧萍
  • 16篇张玉亭
  • 10篇黄绍敏
  • 7篇张水清
  • 7篇何宁
  • 7篇宝德俊
  • 5篇汤丰收
  • 4篇韦本辉
  • 3篇邹庆鹏
  • 3篇郭斗斗
  • 3篇寇长林
  • 3篇康源春
  • 3篇王二耀
  • 3篇李向东
  • 2篇韩伟锋
  • 2篇林杉
  • 1篇刘华山
  • 1篇吕书凡
  • 1篇郭占玲

传媒

  • 8篇山西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年际间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相同小麦品种不同施肥措施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情况,为制定合理的高效的栽培与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借鉴。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NPK1.5M)或秸秆(NPKS)5种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构成年际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不施肥)比,NPK配施以及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能够首先维持群体穗数的稳定性,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同时有助于群体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增加以及降低其总变异,获得较高的产量。CK、NPK1.5M产量构成的总变异顺序为:穗粒数>群体穗数>千粒质量;NPK处理为:穗粒数>群体穗数=千粒质量;NPKM、NPKS处理为:群体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NPKS施肥措施下群体穗数的稳定性较差,而NPK1.5M施肥措施下穗粒数的稳定则较差,4种施肥措施下千粒质量的稳定性基本一致。群体穗数的总变异系数(CV,%)依次为:NPK(11.3)
聂胜委张水清张巧萍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
关键词:施肥小麦
信阳毛尖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硫、镁含量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区、罗山县)土壤p H、有机质和有效硫、镁现状进行研究,为茶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信阳毛尖产地茶园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3.26~6.30和1.57~85.71g kg-1之间,有效硫和有效镁含量分别在8.59~134.30 mg kg-1和48.70~2408.00 mg kg-1之间。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低,缺乏和含量一般的茶园占调查总数的80%以上,且地域差异性较大;近95%的茶园土壤镁含量较高;同时,有83%以上的茶园缺乏土壤有机质,约有2/3的茶园土壤p H值低于4.5,茶园土壤的酸化较为严重。此外,茶园中土壤有效硫与p H、有机质之间均存在较低的负相关性,土壤有效镁与p 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镁与有机质则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张巧萍张玉亭聂胜委李太奎寇长林邹庆鹏吕力哲
关键词:茶园土壤有效硫PH值有机质
施肥方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筛选养分高效且稳定性好的小麦基因型材料,对连续多年(1991-2001)的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钾配施(NK)、磷钾配施(PK)、氮磷钾配施(NPK)6种施肥处理下的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及变异系数(CV)均受施肥方式影响,缺素施肥处理(N、NP、NK、PK)中豫麦13亲缘系、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较大;NPK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群体穗数及豫麦47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依然较大;各基因型小麦的千粒重在6种施肥处理中年际间变化均较大。6种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CV较小,而豫麦13亲缘系、郑麦9023则在NPK处理中CV较小;缺素施肥处理中各基因型小麦穗粒数CV均较大;千粒重CV仅有临汾7203的NP处理、豫麦47的NK处理和郑麦9023的CK、NP、NPK处理略高,其他基因型小麦较小。除亲缘系豫麦13和郑州8998外,其他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在6种施肥处理中相近,且均在施氮肥处理中存在较大差异。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张巧萍宝德俊郭斗斗
关键词:施肥方式小麦基因型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钾素吸收及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夏玉米品种郑单136为材料,设置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和1.5MNPK(小麦季施高量氮、磷、钾肥+有机肥,玉米季仅施用化肥)4个处理,研究夏玉米钾素吸收规律及生育期内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施钾与不施钾处理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均一直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不但可以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叶片及茎秆中的钾素含量,进而提高夏玉米整个地上部吸钾量;而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茎秆及叶片的钾素含量和地上部钾素吸收总量。夏玉米钾素吸收主要集中在灌浆期之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钾素出现回流现象。夏玉米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无明显下降或者略有增加,而非交换性钾明显下降,非交换性钾是夏玉米钾素吸收的主要形式。夏玉米吸钾量与播种前土壤3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增施钾肥对于改善夏玉米生产,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夏玉米吸钾量非交换性钾
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筛选适宜的菌渣肥配方,减轻农业副产物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探讨了菌渣、牛粪不同体积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0.5)、JZC(菌渣/牛粪=1)、JZD(菌渣/牛粪=2)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时,在施用量较低(3 000 kg/hm2)或两者配比不适宜(JZD)时对产量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施用量(6 000 kg/hm2、9 000 kg/hm2)和适宜的配比(JZA、JZB、JZC)下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JZ0相比,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JZB处理对小麦株高、总干物质量、穗粒数以及JZA处理对小麦的穗粒数有连续稳定的促进作用,JZA处理平均较CK-JZ0增产4.7%;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A、JZB、JZC处理对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JZD处理对穗粒数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其中JZB、JZC处理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平均分别较CKJZ0增产6.7%、15.9%。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张水清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
关键词:施用量小麦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聂胜委张巧萍李向东张玉亭王二耀康源春
关键词:土壤养分
平衡施肥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对氮磷钾配施(NPK)以及与有机肥(NPKM,NPK1.5M)或秸秆(NPKS)配施4种平衡施肥措施下小麦(豫麦47、郑麦9023、郑州941、临汾7203)的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以探索施肥与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年际间的变化特点,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提高小麦抵御不良因子的能力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NPK,NPKM,NPK1.5M,NPKS施肥措施均能增加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麦9023的群体穗数,增加豫麦47、郑麦9023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减小郑麦9023的群体穗数在年际间的差异性;NPK施肥措施能减小郑州941的穗粒数在年际间的差异性。在NPK,NPKM,NPK1.5M,NPKS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和郑州941群体穗数的总变异(CV≤10%)较小,郑麦9023、豫麦47分别在CK,NPK处理中的群体穗数总变异较大,分别为27.1%,14.4%;临汾7203、豫麦47在NPK1.5M处理中穗粒数总变异较大,分别为10.4%,16.3%,郑州941(NPK1.5M,NPKS)、郑麦9023(NPKM,NPK1.5M)部分处理中穗粒数总变异较大;郑州941、豫麦47的千粒质量总变异较小,临汾7203、郑麦9023分别在NPKS和CK,NPK1.5M处理中的总变异较大,分别达到了16.2%,19.1%和11.6%。
聂胜委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张水清
关键词:施肥小麦
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长期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单施氮肥(N2)、氮钾配施(N2K)、氮磷配施(N2P)、氮磷钾配施(N1PK,N2PK,N3PK,N4PK)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或缺素施肥(CK,N2,N2K,N2P)措施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的群体内地面温度改变较少,温度较高,氮磷钾肥配施(N1PK,N2PK,N3PK,N4PK)措施对群体内地面温度改变较大,温度较低,二者温度相差0.2~12.0℃,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施肥或缺素施肥(CK,N2,N2K)处理对玉米大喇叭口期的群体冠层温度影响较小,温度较高,氮磷钾肥配施(N2PK,N3PK,N4PK)处理的群体冠层温度较低,二者温度相差0.2~7.0℃;不同施肥措施对大喇叭口期、灌浆期群体内相对湿度,大喇叭口期群体内CO_2含量影响较小。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改善田间群体微环境,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获得较高的产量。
聂胜委张巧萍张玉亭段俊枝韩伟锋宝德俊黄绍敏
关键词:施肥措施微环境
平衡施肥措施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长期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氮磷钾配施(N2PK)、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2PKM)、氮磷钾与秸秆还田配施(N2PKS)3种平衡施肥措施对夏玉米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能显著降低玉米喇叭口期、灌浆期的群体内地面温度,较不施肥处理分别降低2~10,1~2℃;显著降低玉米喇叭口期的群体冠层温度,较不施肥处理降低1~4℃;能有效改善玉米灌浆期的群体冠层温度;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对玉米喇叭口期的群体内CO_2含量有小幅的提高效果,对灌浆期则有较大的提高效果,其中,N2PKM,N2PKS施肥措施的提高效果较大;平衡施肥措施(N2PKM,N2PKS,N2PK)对玉米群体内相对湿度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聂胜委张巧萍张玉亭宝德俊何宁
关键词:夏玉米微环境
Responses of Crop Yields and Soil Fertility to Long-term Nutrient Lacking
2013年
[Objective] Long-term (over 18 years)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 ducted to study the responses of crop yields and soil fertility to long-term nutrient lacking at Zhengzhou in China. [Method] The present study consisted of five treat- ments: 1 CK (no fertilizer or manure), (2) NP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applied), 31 NK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ed), 4 PK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ed) and :5 NPK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 izer applied). [Result] Lacking of nitrogen or phosphorus led to a low yield;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in yields between the NP and NPK treat- ments which maintained a higher yield. Receiving no phosphorus,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declined to about 2.5 mg/kg. The concentration of soil ex- changeable potassium remained constant at a level of 60 mg/kg under the treat- ments without potassium fertilizer addition. Soil potassium spontaneous supply ca- pacity fluctuated around 100%.[Conclusion] In fluvo-aquic soil, nitrogen and phos- phorus were two key limiting factors to grain yields, biomass and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of wheat and maize, while potassium was not. However, potassium defi- ciency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if there was still no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ed.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林杉钱小平三島慎一郎
关键词:RESPONSE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