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89)

作品数:23 被引量:616H指数:15
相关作者:刘德燕王丽丽万忠梅李英臣王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湿地
  • 13篇土壤
  • 8篇湿地土壤
  • 7篇氮输入
  • 6篇有机碳
  • 6篇沼泽
  • 6篇沼泽湿地
  • 6篇小叶章
  • 6篇酶活性
  • 5篇物量
  • 4篇生物量碳
  • 4篇微生物
  • 4篇微生物量
  • 4篇微生物量碳
  • 3篇有机碳矿化
  • 3篇三江平原
  • 3篇三江平原湿地
  • 3篇碳矿化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吉林省水产科...

作者

  • 10篇刘德燕
  • 8篇王丽丽
  • 6篇万忠梅
  • 6篇李英臣
  • 6篇王丽
  • 3篇廖玉静
  • 3篇杨桂生
  • 3篇宋艳宇
  • 3篇郭跃东
  • 3篇葛瑞娟
  • 2篇黄靖宇
  • 1篇柴俊海
  • 1篇路永正
  • 1篇郭军
  • 1篇赵全东
  • 1篇李刚
  • 1篇王宪伟
  • 1篇孙晓新

传媒

  • 4篇湿地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输入对小叶章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于2009年6月底,采集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is angustifolia)沼泽化湿地的白浆土样品,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施不同氮肥和氮肥浓度变化对土壤CH4产生与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表层(0~6 cm深度)土壤,施尿素能明显促进土壤CH4产生,而施硫酸铵则抑制土壤CH4产生,施尿素土壤的CH4产生率分别是未施氮肥和施硫酸铵土壤的4.71倍和10.92倍;对于12~22 cm深度的土壤,净氮输入量为2 mg/g的土壤的平均CH4氧化率大于净氮输入量为1 mg/g的土壤,而未施氮肥和净氮输入量为5 mg/g的土壤的平均CH4氧化率小于0,这表明适量施入硝酸铵能促进土壤氧化大气浓度CH4的能力,但当氮肥输入量增加到一定量后这种作用将消失;施硝酸铵、施硫酸铵、施尿素和施硝酸钾都能促进土壤氧化大气浓度CH4的能力,但施硝酸铵、施硫酸铵和施尿素土壤的平均CH4氧化率分别是施硝酸钾土壤的3.45倍、2.66倍和1.92倍。
葛瑞娟宋长春王丽丽杨桂生
关键词:氮输入甲烷产生甲烷氧化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80
2009年
对三江平原3种主要类型天然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具有基本近似的特征,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性最为显著.另外,毛苔草湿地土壤MBC/SOC、DOC/SOC的比值低于其它2种类型湿地,表明毛苔草湿地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低,淹水抑制了微生物和酶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因此,沼泽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将会对土壤碳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万忠梅宋长春杨桂生黄靖宇王丽丽李英臣
关键词: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总有机碳
硝基苯、苯胺对湿地土壤微生物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w(硝基苯)和w(苯胺)下,湿地土壤w(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强度和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输入硝基苯和苯胺后,前期w(微生物量碳)明显降低.w(硝基苯)和w(苯胺)分别为10和100 mg/kg的处理前期对土壤呼吸表现为促进作用,后期表现为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有所加剧和延长.w(硝基苯)和w(苯胺)均为100 mg/kg,处理7 d后,前者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大于后者;而w(硝基苯)为1 mg/kg的处理对土壤呼吸几乎无影响.不同w(硝基苯)的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处理5 d后均表现为弱的激活作用;w(苯胺)为1和10 mg/kg的处理对脲酶活性一直表现为弱的激活作用;w(苯胺)为100 mg/kg的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
宋艳宇宋长春黄靖宇廖玉静
关键词:湿地土壤硝基苯苯胺微生物量碳土壤呼吸脲酶活性
湿地甲烷生物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1年
湿地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也是CH4的重要排放源。CH4作为备受关注的温室气体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湿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湿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湿地CH4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CH4排放的模型估计,并对今后湿地CH4研究提出了展望。
葛瑞娟宋长春王丽丽
关键词:湿地CH4排放影响因素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59
2009年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分布、酶活性对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以及外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加深理解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万忠梅宋长春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生态环境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被引量:16
2009年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是保护湿地资源、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有效有段之一。文中在遵循科学性、综合性、主导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稳定性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三江平原湿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湿地生态环境、湿地服务功能、人类社会影响3方面分析,遴选24项指标,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其各指标生态意义进行了解释。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评价指标量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标因子赋值、稳定性评价数学模型构建等步骤,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划分为很不稳定、不稳定、轻度稳定、中度稳定、高度稳定5个等级层次。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可以解释该区湿地稳定性的成因与机制,明确湿地稳定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协调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廖玉静宋长春郭跃东王丽王丽丽
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湿地指标体系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营养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1
2008年
对三江平原3种典型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湿地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岛状林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纤维素酶活性则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岛状林湿地>小叶章湿地。经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密切相关,且酶活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最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且这3种酶活性之间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地区较为理想的湿地营养状况的表征指标。
万忠梅宋长春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有机质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被引量:56
2009年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并改变了其在表层的分布结构特征.初步估算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沼泽湿地1.58×104t/km2、退耕还湿地1.23×104t/km2、林地1.01×104t/km2、水田0.85×104t/km2、旱田0.99×104t/km2.开垦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且对耕地的影响大于林地,而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储量的增加.
王丽丽宋长春葛瑞娟宋艳宇刘德燕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有机碳储量三江平原湿地
氮输入对沼泽湿地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枯落物(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外源氮输入(N1、N2分别为6、12g·m-·2a-1)对小叶章枯落物分解过程酶活性的影响,并设置对照区(N0,0g·m-·2a-1)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枯落物最初分解的2个月里,氮输入会抑制蔗糖酶活性,尤其是低氮输入(N1)抑制作用显著(p<0.05),2个月后,氮输入显著促进了该酶活性(p<0.05);;氮输入除在160d时抑制了淀粉酶活性,其它时期均促进了该酶活性,且高氮输入(N2)促进作用显著;;氮输入提高了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脲酶活性,而在分解后期,低氮输入抑制脲酶活性,高氮输入则主要表现为促进脲酶活性;;低氮输入提高了小叶章枯落物分解前2个月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后表现为抑制,高氮输入则只在分解后期(160d)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其它时期均表现为促进.总体而言,氮输入促进了蔗糖酶、淀粉酶活性,而对于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来说,低氮输入抑制了酶活性,而高氮输入则表现为促进酶活性.
万忠梅宋长春刘德燕
关键词:沼泽湿地小叶章氮输入枯落物酶活性
硝基苯、苯胺在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中的吸附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平衡法研究了湿地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经拟合后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R2=0.983~0.997,R2=0.963~0.991(p<0.01,n=5),土壤不同有机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其吸附过程与有机质含量和结构有关.硝基苯和苯胺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腐殖酸、易氧化有机质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的影响,其中腐殖酸对硝基苯和苯胺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脂类化合物表现为与硝基苯、苯胺竞争土壤有机质结构中的吸附位点,去除脂类化合物后残余物的吸附量增大;矿物组分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吸附是次要的,吸附容量仅为2.31mg·kg-1和3.63mg·kg-1.硝基苯和苯胺的Koc值分别按如下顺序增加:碱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苯/甲醇提取残余物,原始土<苯/甲醇提取残余物<过氧化氢氧化残余物<碱提取残余物.
宋艳宇宋长春柴俊海郭军赵全东李刚
关键词:湿地土壤硝基苯苯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