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2008A001)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吴京于健熊柯黄晓环马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5篇免疫赦免
  • 5篇角膜
  • 5篇角膜移植
  • 3篇排斥
  • 3篇小鼠
  • 3篇小鼠角膜
  • 3篇共刺激
  • 3篇共刺激分子
  • 3篇分子
  • 3篇刺激分子
  • 2篇移植免疫
  • 2篇移植排斥
  • 2篇免疫反应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移植免疫反应
  • 1篇移植免疫排斥...
  • 1篇移植排斥反应
  • 1篇移植物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吴京
  • 5篇于健
  • 5篇熊柯
  • 4篇黄晓环
  • 3篇马明
  • 2篇陈林江
  • 1篇董冰松
  • 1篇高方
  • 1篇邹汶兵
  • 1篇刘琼
  • 1篇唐川

传媒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器官移植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B7-H1对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B7-H1在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眼球组织表达情况,及其对角膜免疫赦免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按Sonoda方法对角膜混浊及新生血管指数进行评分,8周后将实验小鼠分为存活组和排斥组,并取8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取3组小鼠眼球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B7-H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表达B7-H1,移植术后存活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高度表达B7-H1,而移植术后排斥的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未见明显表达B7-H1。结论B7-H1可能参与了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可能在免疫赦免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晓环吴京于健熊柯马明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B7-H1免疫赦免角膜移植
B7-H3在小鼠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探讨
2013年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在小鼠角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取8只未行角膜移植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8只BALB/c小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最后30只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按Sonoda法观察小鼠角膜移植后的存活率,8周内植片混浊评分≥2分判定为排斥组,8周时未达到2分的认为是存活组;各组各取3只眼球,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行B7-H3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各取5只眼角膜,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7-H3分子mRNA的表达情况.各组角膜组织中的B7-H3 mRNA表达差异倍数比较采用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并未完全排斥,30只小鼠中有9只存活,21只排斥,移植存活率为30%;自体角膜移植组移植存活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7-H3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上皮、内皮细胞和虹膜睫状体中均有表达,在存活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排斥组中的表达明显减少;qPCR检测在正常对照组(4.30±0.023)和自体角膜移植组(4.33±0.031)中均可以检测出B7-H3分子mRNA的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组B7-H3分子的mRNA表达程度(3.89±0.037)明显下降;但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存活组中B7-H3分子的mRNA表达(5.04±0.058)明显增加;将各组B7-H3 mRNA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 =429.546),再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除了正常对照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7)之外,正常对照组与存活组及排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03)结论 B7-H3分子在促进角膜移植的免疫赦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能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
马明吴京黄晓环熊柯陈林江
关键词: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移植物存活小鼠
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脾脏脓肿1例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循环功能差,易损伤防御机制,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等原因,极易并发各种感染。脾脓肿较为罕见,且死亡率高。2型糖尿病感染可致脾脓肿的感染几率增加,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糖尿病合并脾脓肿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并多发性脾脓肿1例进行报告。
邹汶兵高方唐川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免疫赦免在小鼠角膜移植排斥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阐明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及免疫赦免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角膜移植及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实验模型。观察原位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发生排斥的情况,对比两种移植术后植片的存活率,了解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与免疫赦免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小鼠原位角膜移植术后植片100%存活;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存活率为25%。结论: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并非绝对,免疫赦免在角膜移植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晓环吴京于健熊柯刘琼
关键词:免疫赦免小鼠角膜移植
共刺激分子Tim-1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以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各组供体角膜植片均为3.5mm,植床直径为3.0 mm.分别于术后7d、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症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RI),观察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7d、14d,3个组各取3只大鼠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共刺激分子Tim-1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分别于术后7d、14d各组取5只大鼠角膜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刺激分子Tim-1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表达量(吸光度,A)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轻度水肿;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水肿消失,植片透明,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增厚,呈灰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的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9.8±1.2)d.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术后14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7d植片水肿,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阳性细胞大量增加,可见新生血管.免疫�
马明吴京于健董冰松熊柯陈林江
关键词:角膜角膜移植
共刺激分子与角膜移植免疫赦免被引量:2
2011年
在所有器官移植中,角膜移植成功率最高。尽管如此,免疫排斥仍是导致角膜移植片失败的最常见原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淋巴细胞的激活通常需要两个信号刺激:一个是T淋巴细胞通过其表面的T淋巴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递呈的抗原肽,
黄晓环吴京于健
关键词:角膜移植共刺激分子免疫赦免T淋巴细胞受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赦免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170多年前,荷兰眼科医生vanDooremaal[1]将鼠的皮肤移植于狗的眼前房中,发现能长期存活,这便是最早观察到的免疫赦免。20世纪40年代,Medawar发现种植于眼前房的移植物可以存活较长的时间,将此现象称为"免疫赦免",并推断眼内缺乏淋巴系统导致了抗原的隔离,类似于“免疫忽视”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早期,Kaplan和Streilein观察发现,将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注入大鼠眼前房后出现了一种非经典的免疫反应,否定了早期Medawar将“免疫忽视”作为免疫赦免基础的假说,认为免疫赦免起因于主动的免疫调控,
熊柯吴京于健
关键词:免疫赦免器官移植大脑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