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S30203)

作品数:212 被引量:1,369H指数:18
相关作者:许建荣李凤华路青黄钢杜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4篇成像
  • 35篇磁共振
  • 34篇超声
  • 28篇显像
  • 26篇磁共振成像
  • 25篇肿瘤
  • 24篇腺癌
  • 21篇血管
  • 18篇动脉
  • 18篇造影
  • 18篇细胞
  • 17篇影像
  • 17篇甲状腺
  • 16篇放射性
  • 14篇PET/C
  • 14篇PET/CT
  • 13篇分化
  • 12篇影像学
  • 12篇甲状腺癌
  • 12篇分化型

机构

  • 1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5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胸科医...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化工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华盛顿大学

作者

  • 58篇许建荣
  • 29篇李凤华
  • 25篇黄钢
  • 23篇路青
  • 23篇李彪
  • 17篇刘晓晟
  • 16篇杜晶
  • 16篇陈克敏
  • 14篇张淼
  • 12篇华佳
  • 12篇王嵇
  • 12篇王辉
  • 10篇傅宏亮
  • 10篇张敏
  • 10篇孙晓光
  • 9篇程杰军
  • 9篇赵辉林
  • 9篇宋少莉
  • 8篇戈欣
  • 8篇钱黎俊

传媒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放射学实践
  • 16篇中国医学影像...
  • 14篇医学影像学杂...
  • 14篇诊断学理论与...
  • 1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8篇临床超声医学...
  • 8篇中华核医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介入放射学杂...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国际放射医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肿瘤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0篇2013
  • 25篇2012
  • 47篇2011
  • 64篇2010
  • 50篇2009
2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病理分期、分级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特点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超声造影特点与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肿瘤增强均匀性、肿瘤周边高增强环、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并与TNM分期、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CRCC在pT3期相对增强百分数(ΔP%)显著高于pT1期和pT2期(P均<0.05);CCRCC在pT2~3期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P<0.05);肿瘤周边高增强环多见于pT1期(P<0.01);在增强模式上,CCRCC主要表现为"快进"(94.00%)和"快退"(88.00%),各分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超声造影特点与Fuhrman分级均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均匀增强、缺乏周边高增强环和高ΔP%提示pT3期CCRCC,与之相反提示pT1期CCRCC,pT2期CCRCC则呈不均匀增强、缺乏周边高增强环和相对低的ΔP%。
朱绫琳李凤华李萍方华李红丽
关键词:造影剂肿瘤分期
DWI在鉴别诊断膀胱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中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在膀胱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5月75例超声诊断为膀胱占位患者,并最终经膀胱镜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横断位T1 WI、T2 WI、DWI(b值为0和1500s/mm2),横断位和冠状位增强LAVA序列。测量病灶及病灶对侧膀胱壁的ADC值及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恶性膀胱肿瘤病灶及4例良性病灶在DWI图像上病灶显示为明显高信号。恶性膀胱肿瘤病灶平均ADC值(0.85±0.30)×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的 ADC值(1.62±0.86)×10-3 mm2/s)( P <0.05)。恶性肿瘤性病灶的r-ADC值(0.74±0.27)也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性病灶(1.20±0.73)( P <0.01)。结论结论DWI在鉴别膀胱良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陶静华佳范瑜路青许建荣
关键词:膀胱肿瘤表观扩散系数弥散加权成像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匿源性咯血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责任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为吸烟者(或有吸烟史)。所有患者术前CT增强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肺实质内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变。1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动脉造影存在血管异常表现,总共24支责任血管,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1支、左侧支气管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2支、肋间动脉3支。术后8例咯血立即停止,2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仍有咯血,行肺叶切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5个月咯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吸烟是匿源性咯血的一大危险因素,BA是匿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选择性BAE治疗匿源性大咯血安全、有效,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池嘉昌许建荣沈加林张学彬程杰军庄治国
关键词:咯血栓塞支气管动脉
超声与增强CT联合评估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前血管和血流状态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评价肝移植术前门静脉和肝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拟行小儿活体肝移植术的患儿术前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以术中探查及大体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和增强CT在诊断门静脉、肝动脉异常中的准确性。结果 33例患儿术中均证实门静脉和肝动脉通畅,超声和CT诊断门静脉通畅的准确性为100%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及CT诊断肝动脉通畅的准确性均为100%。离肝组的氧分压和肝动脉流速均高于向肝组,其中离肝组中波动型流速曲线组又高于波浪型和城墙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脐静脉重开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9%,CT诊断敏感性为92.3%;CT还能发现其他肝周侧支循环。CT诊断肝动脉变异敏感性为83.3%,超声无法显示动脉变异。结论超声可以对门静脉的血流方向和流速曲线作出准确评估,对门静脉的通畅性诊断价值优于CT。而增强CT对肝动脉的变异及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检出更具优势,超声联合增强CT检查可以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为小儿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张时君李凤华顾莉红方华李萍朱彩霞
关键词:CT超声
^(18)F-FDG 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行18F-FDGPET/CT寻找原发病灶的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77例患者中,18F-FDGPET/CT发现原发灶的共有44例,其中40例(51.9%)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4例为假阳性。未找到原发灶的37例多发性骨转移瘤中,1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其余36例随访时仍未找到原发灶。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5%。结论 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陈刚张淼胡佳佳江旭峰王超李彪
关键词:骨转移瘤原发灶PET放射性核素显像
^(18)F-FDG 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88例进行18F-FDG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PET/CT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张淼陈刚王超胡佳佳张敏徐昊平鲍昭芳李彪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婴幼儿活体肝移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并发症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34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门静脉、肝动脉、肝左静脉最大流速及肝动脉阻力指数变化情况,并观察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结果 34例受者中,术后超声显示血管通畅者29例(85.3%,29/34),发生血管并发症5例(14.7%,5/34).29例血管通畅的患儿,术后第1天时门静脉最大流速(vmax)为(53.97±21.44)cm/s,肝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为(52.88±17.87)cm/s,阻力指数(RI)为0.73±0.09,肝左静脉最大流速为(40.53±25.07)cm/s.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1周时门静脉vmax、肝动脉PSV、肝左静脉vmax及肝动脉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门静脉vmax为(44.26±17.43)cm/s,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2个月时门静脉vmax为(40.31±26.29)cm/s,肝动脉PSV为(41.50±8.67)cm/s,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P<0.01,P<0.05).5例血管并发症均发生在术后7 d内,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2例行取栓术,1例行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1例行取栓术,1例行溶栓治疗),5例中3例死亡.结论 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vmax和肝动脉PSV呈下降趋势;血管并发症发生时间早,发生率较高,活体肝移植术后7 d内至少应每天进行1次超声检查.
顾莉红李凤华方华李萍朱彩霞张时君
关键词:活体供者血液动力学过程血管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超声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RA患者43例,按病程分为病程<5年组(n=19)、病程5~10年组(n=12)和病程>10年组(n=12);另取同期该院20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应用灰阶超声观察膝关节软骨。43例RA患者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9例患者另行MRI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股骨关节面软骨厚度内侧髁为(1.8±0.6)mm,外侧髁为(1.9±0.6)mm,正中沟为(2.5±0.7)mm;RA患者组内侧髁<1.2mm,外侧髁<1.3mm,正中沟<1.5mm。病程<5年组、病程5~10年组及病程>10年组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1.1%、58.3%和91.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例RA患者(86个膝关节)均行超声和X线检查,超声对软骨检出率为41.9%,X线检出率为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患者同时行超声与MRI检查,超声对软骨病变的检出率为26.3%,MRI检出率为47.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能较好地监测RA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膝关节软骨病变,但X线无法辨别软骨病变;超声与MRI在RA患者膝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中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赵莲李凤华王燕杜晶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超声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颈动脉超声声像图表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观察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IMT)厚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的频谱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鉴别颈动脉狭窄与闭塞,估测狭窄程度以及评估颈动脉闭塞的范围;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患者中共有50条颈动脉受累,其中39条(78%)颈总动脉受累,4条(8%)颈外动脉受累,7条(14%)颈内动脉受累。在39条受累的颈总动脉中,37条表现为动脉壁IMT弥漫性增厚;2例局限性增厚。1例颈总动脉内膜剥脱伴夹层动脉瘤形成,IMT厚度1.8~5.7m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超声检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与DS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24,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特征性变化,并可显示管腔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吴春华李凤华杜晶郭祎芬
关键词:大动脉炎颈动脉超声
弥散张量成像对早期帕金森病的研究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疾病分级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26例未经治疗的早期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患者为PD组,2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常规磁共振(MRI)及DTI检查,检查前对PD组均进行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DTI测量双侧黑质、壳核、尾状核头部及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PD组症状对侧黑质的FA值较同侧及对照组双侧均值显著减低(t=2.987,P=0.004;t=3.072,P=0.003),其余感兴趣区FA值及所有感兴趣区ADC值组内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症状对侧黑质FA值与UPDR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单侧症状PD患者症状对侧黑质早期就存在FA值减低,DTI技术可作为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对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帮助。
李飞平沈加林许建荣刘佳陈增爱赵子周
关键词:帕金森病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表观弥散系数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