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K-G16)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喻建波王永健伏耀龙徐海王益权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厅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页岩
  • 2篇油页岩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基
  • 2篇栽培基质
  • 2篇基质
  • 1篇有机碳
  • 1篇水分
  • 1篇田间
  • 1篇田间持水量
  • 1篇脱盐率
  • 1篇矿化
  • 1篇矿化特征
  • 1篇持水量

机构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省农业厅

作者

  • 2篇王金贵
  • 2篇王益权
  • 2篇徐海
  • 2篇伏耀龙
  • 2篇王永健
  • 2篇喻建波
  • 1篇张育林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油页岩栽培基质脱盐技术及其效果研究
2009年
油页岩有机矿藏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养分,但因较高水溶性盐分含量成为它在农业或园艺作物生产中作为栽培基质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试验对油页岩进行了不同洗盐处理,以获得最佳脱盐措施,达到脱盐标准。通过用不同水量冲洗(水样比0∶1,1∶1,2∶1,3∶1,4∶1,5∶1,6∶1,7∶1,8∶1,9∶1和10∶1)及在不同水温(40℃,50℃,60℃,70℃,80℃,90℃和100℃)下进行脱盐处理后,测定油页岩的酸碱度、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和离子(Cl-、SO42-、CO32-、HCO3-、Ca2+、Mg2+、K+、Na+)组成等变化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冲水定额及处理措施,探明了各离子淋失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1的水样比处理,即每千克油页岩冲水定额为5 L水时脱盐效率高,用水量经济;油页岩经过洗盐处理后,pH从5.2可升高到6.58,其盐分含量从7.69 g/kg降低为1.18 g/kg,脱盐率为84.66%,其盐分含量以及酸碱度均达到了大部分栽培作物生长的要求;对洗盐用水适当加温可以取得更好的脱盐效果。
伏耀龙王永健王益权喻建波徐海王金贵
关键词:油页岩栽培基质脱盐率
油页岩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在栽培基质中应用可行性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探讨油页岩有机碳矿化分解过程、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素作用规律可为评价油页岩在栽培基质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室内控制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分析了洗盐和未洗盐油页岩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页岩基质在60d培养期间,温度升高10℃使未洗盐基质总矿化量分别增加2%~28%(100%田间持水量)、2%-22%(80%田间持水量)和1%-15%(60%田间持水量);洗盐基质则分别增加2%~17%(100%田间持水量)、1%~5%(80%田间持水量)和7%~14%(60%田间持水量)。将第60d基质中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种不同供试油页岩活性有机碳含量与温度和水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未洗盐油页岩活性有机碳含量与温度和水分间相关性不显著,而洗盐后油页岩活性有机碳含量与温度和水分之间相关性显著(P=0.0214)。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油页岩基质有机碳矿化动态得到未洗盐基质分解速率常数最大达1.2×10^-3/d,洗盐基质其分解速率常数介于0.5×10^-3-0.7×10^-3/d。油页岩在长达60d的培养过程中表现为有机碳持续分解、活性有机碳递增,证实其在基质栽培中的应用将对养分持续供给和维护作物根系生理活性发挥重要作用。
王永健伏耀龙王益权喻建波徐海王金贵张育林
关键词:水分有机碳田间持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