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34150)

作品数:24 被引量:499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介寿周蕙兰曹家敏蔡学林刘希强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会议论文
  • 2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地幔
  • 12篇上地幔
  • 11篇地震
  • 10篇岩石
  • 10篇岩石圈
  • 8篇层析成像
  • 7篇地壳
  • 6篇地壳上地幔
  • 6篇面波
  • 5篇地球动力
  • 5篇地球动力学
  • 4篇地震层析
  • 4篇地震层析成像
  • 4篇动力学
  • 4篇三维速度结构
  • 4篇接收函数
  • 4篇反演
  • 4篇分辨率
  • 3篇地震波
  • 3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38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山东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日本爱媛大学

作者

  • 35篇朱介寿
  • 25篇曹家敏
  • 19篇蔡学林
  • 14篇周蕙兰
  • 9篇严忠琼
  • 8篇洪学海
  • 7篇梁春涛
  • 6篇刘希强
  • 5篇雷建设
  • 4篇阳正熙
  • 4篇曹小林
  • 4篇程先琼
  • 4篇李红
  • 4篇罗显松
  • 2篇易桂喜
  • 2篇马延路
  • 2篇杨毅
  • 1篇姚华建
  • 1篇盖殿广
  • 1篇王志秋

传媒

  • 7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地震学报
  • 3篇成都理工学院...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Earthq...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中国地震
  • 1篇Wuhan ...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 17篇2001
  • 19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策 ,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
蔡学林阳正熙
关键词:断流水资源人为地质作用黄河生态环境
东亚西太平洋边缘海观测面波衰减系数计算
<正>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时很快衰减殆尽,即使是特大地震激起的地球自由振荡,虽然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但最终还是衰减消失。测量地球介质的衰减系数的关键在于测量地震波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变化或振幅在固定点随时间的变化。
程先琼陈磊朱介寿
文献传递
中国西南及邻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15
2002年
利用ISC报告以及中国和NEIC基本测震台网报告中的 80 974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地震数为 70 5 3,台站数为 16 5 ,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 ) ,对中国西南及邻区 (北纬10°~ 36°、东经 70°~ 110°)的深至 4 0 0km的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辨率达 2°×2° .初步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 ,虽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但至 4 0 0km深度时仍很明显 ;②在北纬 16°和 2 4°的纵剖面上 ,可以看到与印度板块向东和欧亚板块相碰撞挤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 ,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速度结构的差异 .在东经 90°的纵剖面上 ,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 (青藏高原 )之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也比较明显 ;③在 90km深度的横剖面上 ,由缅甸的密支那至越南的洞海的低速条带 ,可能与红河断裂带有关 ;
雷建设周蕙兰
关键词: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分辨率P波横向不均匀性
3-D velocity structure of P wave in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2002年
3-D velocity structure of P wave in the upper mantle beneath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10°N [similar to] 36°N, 70°E [similar to] 110°E) down to the depth of 400 km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80 974 P-wave first arrival times recorded at 165 stations from 7 053 events both within the studying areas, selected from the ISC bulletin and the Bulletin of China and NEIC fundamental seismic network. With a resolution of grid spacing of 2°×2°, the velocity heterogeneity on the horizontal profile is obvious though it attenuates with the depth increasing. On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velocity along the latitude of 16°N and 24°N, the collision and extrusion of India plate to Eurasia plate is displayed, and a remarkable velocity difference between India plate and Eurasia plate is shown. In the vertical profile along the longitude of 90°E, the subducting of India plate northward beneath Eurasia plate (Tibet plateau) is also obvious. On the horizontal profile at the depth of 90 km, a slow velocity stripe from Myitkyina, Myanmar to Donghai, Vietnam seems to be related to Honghe fault belt. An illustration method of describing the resolution more directly and exactly has been proposed and utilized in this paper.
雷建设周蕙兰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岩石圈结构样式及地球动力学
<正>本文运用现代地震学与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在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10°S~80°N,10°E~170°E)9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和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编制出莫霍界面深度...
蔡学林朱介寿曹家敏梁春涛
文献传递
中国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面波波形反演
本文对中国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面波波形反演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多阶振型叠加法进行面波波形模拟,基于分块波形反演理论,通过引入非线性反演中的模拟退火算法,发展了一种灵活、高效的面波波形反演方法,并...
曹小林朱介寿
关键词:波形反演地壳上地幔
文献传递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被引量:154
2002年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 58个数字地震台站约 1 2 0 0 0个长周期波形记录 ,挑选出 41 0 0条面波大圆传播路径 ,采用面波频散及波形拟合反演方法 ,对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 (60°E— 1 60°E ,2 0°S— 60°N)的地壳上地幔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S波速度成像 .结果表明 ,从上地壳到 70km深 ,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为高速分布 ,西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极低速分布 .自地中海经土耳其、伊朗、喜马拉雅山到缅甸、印尼群岛的特提斯汇聚碰撞带 ,显示为低速异常链 .从 85km至 2 50km深 ,在东亚东部及西太平洋边缘海 ,自北向南显示出一条巨型低速异常带 ,西部地区为高速异常分布 .以东经 1 1 0°E为界 ,东西两部分岩石圈、软流圈的结构与深部动力过程有着巨大的差异 .此界线以西主要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岩石圈汇聚增厚区 ,东部则主要是由于软流圈上涌 (地幔热物质上升 )
朱介寿曹家敏蔡学林严忠琼曹小林
关键词:岩石圈数据处理地壳上地幔
用面波反演地壳上地幔Qβ的计算方法
地球内部介质的品质因子Q是度量其非弹性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地震波振幅的衰减,可以有效地揭示地球内部介质粘弹性性质.目前研究地球介质品质因子主要是用体波、面波和Lg尾波等地震波的方法来反演的.由于面波对于介质粘弹性性质具有...
洪学海朱介寿曹家敏
文献传递
资源环境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00年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 ,2 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 :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 ;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源为主 ,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出 2 1世纪地球科学可能将沿着理论地球科学、管理地球科学和人为地球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发展 ,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球科学创新体系作了探讨。
蔡学林朱介寿阳正熙侯中健
关键词: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地幔三维Vp速度模型的建立
<正>为了建立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地幔的体波三维速度模型,我们采用了球坐标系下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对该地区地幔的三维Vp速度模型进行了反演计算.对整个地区的速度模型以有限的网格节点上的速度值来描述,而对于非网格节点处的速...
曹家敏梁春涛朱介寿罗显松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