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K01-G1)

作品数:1 被引量:18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洁谢惠民王宏礼吕树作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利用效率
  • 1篇抗旱
  • 1篇抗旱指数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吕树作
  • 1篇王宏礼
  • 1篇谢惠民
  • 1篇张洁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冠温差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为给小麦抗旱性快速鉴定中气冠温差(CTD)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0个冬小麦品种,设置水、旱两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抗旱节水性品种的气冠温差CTD的信号表达差异及其最佳测定时期(生育期、单日时间)和影响因素,探讨品种鉴定筛选的量化评判指标。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的13∶30-14∶00时利用红外测温仪和精密温度计测定CTD,能够较好地鉴别出不同品种对水分反应的生理特性差异。不同小麦品种间的CTD差异很大,但不同水旱处理的CT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扬花期(4月30日前后)CTD出现最高值,单日测定时间在13∶30-14∶00时出现最高值,且品种间差异较大。旱作处理下CTD平均值为7.09℃,变化范围为5.6-8.5℃;灌水处理CTD平均值8.81℃,变化范围为7.8-10.3℃;CTD与产量、抗旱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CTD既可作为旱作条件下抗旱品种的选择指标,也可作为灌溉条件下高效节水品种的选择指标。CTD≥7.92℃的品种抗旱性好,CTD≥9.55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高。
吕树作谢惠民张洁王宏礼
关键词:冬小麦抗旱指数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