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90404)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文元房国坚杨亚冬李颖张科技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丝素
  • 2篇细胞
  • 2篇壳聚糖
  • 2篇干细胞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率
  • 1篇真皮
  • 1篇真皮间充质干...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Β1
  • 1篇体外复合
  • 1篇体外复合培养
  • 1篇皮肤干细胞
  • 1篇皮肤缺损
  • 1篇缺损
  • 1篇吸附率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角朊
  • 1篇角朊细胞

机构

  • 4篇浙江省医学科...

作者

  • 4篇杨亚冬
  • 4篇房国坚
  • 4篇张文元
  • 1篇张科技
  • 1篇李颖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D大鼠角朊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探讨SD大鼠角朊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并鉴定,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和胰蛋白酶分离角朊细胞,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角质化细胞专用培养基(keratinocyte serum free,K-SFM)培养。用免疫组化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鉴定。结果角朊细胞生长缓慢,原代培养第5天开始出现细胞克隆,核大而圆,培养11天连成片,培养24天长满单层,细胞传代培养比较困难,很难贴壁,经摸索在培养第15天,细胞长满80%左右时即可传代,但一般传3代后就不能再传。大鼠角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染色,细胞质呈棕褐色,提示培养的细胞CK19阳性。大鼠角朊细胞标志RT-PCR检测整合素β1、CK14(cytokeratin 14)、CK10(cytokeratin 10)的mRNA表达均阳性。结论用两种酶分离获得的大鼠角朊细胞活性好,降低成纤维细胞污染,用K-SF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具有角朊细胞特性,为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面的实验数据。
杨亚冬张文元李颖房国坚张科技
关键词:角朊细胞CK19CK10
丝素-壳聚糖复合制作的三维可降解多孔支架被引量:22
2009年
背景:单独使用天然材料如胶原、明胶及纤维蛋白制备的支架虽然解决了生物相容性等问题,但由于其降解太快,在作为细胞支架时往往提前塌陷而达不到诱生新组织的目的。目的:探讨应用丝素与壳聚糖复合制作生物可降解三维多孔的支架,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观察实验,于2008-06/2009-06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春蚕茧由浙江省海宁市马桥镇黄墩庙村蚕农赠送,壳聚糖为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方法:通过脱胶、溶解、透析这3个主要步骤制成质量浓度为15g/L的丝素溶液,将壳聚糖溶解在2%的醋酸溶液中制成25g/L的壳聚糖-乙酸溶液,然后将两者混合,配制成丝素/壳聚糖质量比分别为10:0,5:5,4:6,3:7,2:8,0:10的6种溶液,分别吸入24孔板中,4℃排出气泡后,-20℃预冷冻12h,再冷冻干燥30h。取出后梯度乙醇水化,再用NaOH-乙醇溶液中和稳定1h,漂洗后再次冻干。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各种质量比配制的支架孔径、结构;采用改良的液体替代法测定各种支架的孔隙率;测定各种支架在体外4周的降解率。结果:丝素/壳聚糖质量比为10:0制成的支架孔隙粗大,非常蓬松,易碎,溶失率太高;相反仅以壳聚糖制成的支架冻干后较硬,缺乏足够的弹性;以5:5,4:6,3:7,2:8制成的复合支架冻干后,支架较松软,类似海绵,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支架硬度增加,支架上有分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光镜下各个孔形态不规则,每个孔紧密相连并联通,孔径大小均匀,孔径20~100μm,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孔径逐渐减小。支架孔隙率测定结果显示,丝素/壳聚糖质量比为4:6组>5:5组>3:7组>2:8组,与丝素/壳聚糖质量比为2:8组比较,5:5组和4:6组的支架孔隙率均明显增大(P<0.05)。各种质量配比制成的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吸水膨胀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周时丝素/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
关键词:丝素壳聚糖
皮肤干细胞复合壳聚糖-丝素支架移植修复大鼠皮肤缺损
2011年
由于皮肤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单一来源的干细胞不能形成理想的完整皮肤,尤其不能形成皮肤附属器。于是出现了采用2种或更多种干细胞合用研制理想皮肤的方法。笔者以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与毛囊干细胞(HFSC)为种子细胞,与壳聚糖一丝素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物,移植治疗大鼠皮肤缺损,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
关键词:皮肤干细胞皮肤缺损壳聚糖复合物丝素
壳聚糖-丝素支架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复合培养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壳聚糖与丝素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将两者共混,可取长补短,改善性能。进行壳聚糖-丝素支架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可进一步为工程化组织构建打下基础。目的:将壳聚糖-丝素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探讨壳聚糖-丝素支架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①壳聚糖和丝素以质量比为3︰7充分搅拌混匀,冻干制作壳聚糖-丝素海绵状支架,并测其孔径、孔隙率等指标。②将该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分别于培养6,12,24h消化支架上的细胞,计算细胞吸附率。于培养2,4,6,8,10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无支架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该支架有分布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较均匀,孔径在100~150μm之间,孔隙率为90.3%。②24h内,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支架的黏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24h时的黏附率为93%,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良好地黏附于壳聚糖-丝素支架上。③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于培养各检测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于培养早期(第2,4天),对照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实验组;于培养第10天,实验组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于支架上的形态和附着良好,并有较旺盛的细胞基质分泌。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提示壳聚糖-丝素支架是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支架材料。
张文元杨亚冬房国坚
关键词: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率增殖率MTT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