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1NJ021)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徐明明刘会娥夏雪丁传芹夏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SDS-正戊醇与SDS-正丁醇微乳体系相行为模拟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净平均曲率模型重现了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和正戊醇为助剂,短碳链烷烃的相行为和增溶参数的变化情况。模拟了Winsor相图及最佳增溶参数曲线,并和实验进行了对比,与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并且发现在相同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下,油越轻,增溶量越大,采用正戊醇做为助剂增溶轻油的能力约为采用正丁醇的3倍。在表面活性剂用量相差不大,助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出现中相所需的盐度都是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十二烷,以正戊醇为助剂所需的盐度远小于以正丁醇为助剂所需的盐度。
- 穆国庆靖建歌刘会娥丁传芹陈爽齐选良
- 关键词:增溶相行为
- 内标法研究Winsor Ⅲ型微乳液的醇分布及其增溶参数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量了不同微乳体系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正丁醇在油相和水相的体积分布,根据测量结果,对增溶参数的计算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对于单一阴离子或阴/阳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形成WinsorⅢ微乳时的平衡油相中只含有正辛烷和正丁醇,未检测到水,平衡水相中只含有水和正丁醇,未检测到正辛烷;正丁醇在平衡油相中的体积分数较大,均在11%—12%之间变化,正丁醇在水相中的体积分数较小,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中维持在1%—2%,而在复配表面活性剂微乳体系中则在2%—4%。修正后的最佳增溶参数SP**较原来增加,最大增幅达15%,最佳盐度S**有所减小,最大减幅为5%,且在最佳盐度条件下对应的界面膜中,随着正丁醇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nA/nS增加,微乳液的增溶能力也随之增强。
- 靖建歌刘会娥丁传芹陈爽齐选良
- 关键词:微乳液气相色谱
- 酸碱性对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采用醇度扫描和盐度扫描配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考察酸碱性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对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显著,H+浓度越高制备微乳液所需的醇用量越少;阳离子对微乳液形成的作用强度高低的顺序为H+>K+>Na+;碱性对微乳液体系的形成无特殊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后,再加入NaOH,体系可转变为WinsorⅠ型微乳液,进一步加入NaOH,体系的油溶性增强,再转换为WinsorⅢ型或WinsorⅡ型微乳液。
- 夏雪刘会娥丁传芹徐明明刘时坤
- 关键词: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煤油微乳液酸碱性相转变
- 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相转变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利用不同的盐类,实现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有机污染物(煤油)/水微乳液的制备,并考察了微乳液的相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和各种盐类浓度的增加,微乳液都经历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型的相转变过程,但是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各种盐的盐宽和范围均不同,并且每种盐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所需正丁醇的范围也不同。向以CaCl2为盐类的WinsorⅡ型或Ⅲ型微乳液中逐渐滴加Na2CO3,使Ca2+被转变为CaCO3沉淀,以Na+代替体系中的Ca2+,发现体系都可转变为WinsorⅠ型微乳液,将其中增溶的有机物组分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有机物组分的回收。通过进一步向所形成的Ⅰ型微乳液中加入Na2CO3,使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得到再次利用,体系又重新增溶有机物,形成Ⅲ型或Ⅱ型微乳。此研究结果为利用微乳液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回收提供了思路。
- 夏雪刘会娥夏晔方倩倩
- 关键词:微乳液相转变
- 负载型固体碱对废弃油脂的脱酸脱色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脱酸与脱色处理是废弃油脂回收利用预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AC)/活性白土(AB)复合型固体碱,借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表征固体碱性能,并使用固体碱对废弃油脂进行脱酸脱色处理,考察载体配比、浸渍液浓度、固体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脱除游离酸和有色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固体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C∶AB=6∶4,浸渍液浓度为10 g/L;脱酸-脱色处理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体碱用量为150mg/g,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70℃;在该条件下,废弃油脂的脱色率为54.77%,脱酸率为90.91%。
- 陈爽关宇高伟刘会娥高祯
- 关键词:废弃油脂固体碱脱酸脱色
- 无机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通过Winsor相图和ε-β鱼状相图研究不同无机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正辛烷-水-正丁醇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无机盐盐度或醇量的增加,微乳液体系均会发生从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转变,但具有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不同;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微乳液体系,阳离子的作用比较强,且价态越高、水合离子半径越小,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越大;阴离子的作用比较弱,同价态阴离子的作用基本相同,且随阴离子价态的增加其作用越弱。
- 袁迎刘会娥徐明明丁传芹陈爽齐选良
- 关键词:无机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微乳液相行为
- 微乳液最佳中相醇用量和增溶能力与油相等效烷基碳数的定量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主要考察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相的增溶规律。通过不同烃类混合,包括两种烃类的混合和4种烃类混合,调整混合油相的等效烷基碳数(EACN),探索最佳中相醇用量(A*)、最佳增溶量(SP*)与EACN的关系。A*、SP*与EACN在两类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都呈现二次函数的关系,且在同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控制其他组分含量恒定的情况下,函数关系与所用的烃无关。
- 吴章辉马雁冰刘会娥陈爽丁传芹齐选良
- 关键词:微乳液烷烃混合物
- 鱼状相图研究不同无机盐对微乳液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鱼状相图,通过改变盐的种类,研究无机盐对正辛烷-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水微乳体系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体系中相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实验中微乳液体系在正丁醇增加过程中发生Winsor I→III→II的相转变。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不同种类的盐对微乳液的影响不同。实验中以不同种类的无机盐配成SDS微乳液及AEO-7/SDS微乳液,发现在强电解质盐中,同物质的量浓度下,盐类对微乳液的作用强度Na Cl
- 吴章辉穆国庆刘会娥丁传芹陈爽齐选良
- 关键词:微乳液相图表面活性剂无机盐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微乳液体系中无机盐的作用规律被引量:13
- 2014年
- 通过改变无机盐的种类,研究无机盐及其混合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丁醇/正辛烷/水微乳液体系的影响。微乳体系随着各种盐类浓度的增加,均发生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变,但对不同的无机盐其最佳盐度不同。通过对6组混合无机盐体系的研究,表明混合无机盐的效率参数与混合盐组成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单一无机盐的效率参数预测出混合盐的情况。以效率参数为桥梁推导出了单一无机盐与混合无机盐之间最佳盐度的关系式,可用于预测混合盐效应,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 袁迎刘会娥徐明明丁传芹陈爽齐选良
- 关键词:微乳液相变
- 温度对废弃油脂蒸汽裂解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
- 2015年
-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研究废弃油脂蒸汽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可能性,重点探讨裂解温度对液体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低碳烯烃的收率随之增大;废弃油脂首先发生酯基断裂,生成各种长链脂肪酸,随着温度升高,各类脂肪酸逐渐热裂解为各种小分子物质,其酸值逐渐降低,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逐渐增多,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研究液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利用废弃油脂蒸汽裂解产生的液体产物,使废弃油脂用于部分替代石脑油,补充蒸汽裂解原料。
- 施余勇陈爽韩蕾
- 关键词:废弃油脂蒸汽裂解裂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