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00315-2)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唐景峰莫万彬周晓坤杨保华唐乐剑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0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颈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给予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其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中无出血,术后12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死亡病例,无再发出血,一般情况良好。2例动脉血栓形成,2例支架内狭窄,1例动脉瘤于术后12个月复发。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 唐景峰黄永旺杨保华杜贻庆阳永东周晓坤王文波莫万彬唐乐剑
- 枕下极外侧入路椎动脉的显微解剖结构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与椎动脉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比较。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5例,进行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手术,测量各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数值及椎动脉颅内段行程等相关参数。结果该入路中主要的解剖结构有:寰枕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椎动脉第Ⅱ~Ⅳ段走行、颅神经根丝及其走行和相互间的关系。其中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左、右椎动脉直径和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3.3%的椎动脉位于舌下神经腹侧,在舌下神经腹侧走行,16.7%的椎动脉穿舌下神经上、下束之间。结论掌握枕下极外侧入路中椎动脉的走行以及该区域重要的解剖标志,对于经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 唐景峰黄永旺杜贻庆杨保华阳永东夏学巍唐乐剑周晓坤王文波莫万彬
- 关键词:枕下极外侧入路椎动脉
- 护理干预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颅内动脉瘤(IAN)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是一种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导致的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状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及出血后血管痉挛发生脑梗死,病死率高达25%~60%[1].随着微创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计算机科学、微导管技术以及医用材料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获得了长足进步,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2-3],有效地降低了IAN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是,术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是影响手术成败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适时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院2012年1~12月对105例脑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效果满意.
- 冷贵荣秦秀珍
- 关键词: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栓塞